距午夜100 秒:人造世界末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

世界末日時鐘再次距離午夜100秒,許多危機表明我們離即將到來的災難有多近。

By AARON REICH

出版:2022123 20:15

https://www.jpost.com/science/article-694332

 A city is seen burning in an artistic imagining of a man-made apocalypse. With the Doomsday Clock at 100 seconds to midnight, could this happen soon? (photo credit: PIXABAY) 

在對人為啟示錄的藝術想像中,人們看到一座城市在燃燒。末日鐘在離午夜還有100秒的時候,這種情況會很快發生嗎?(圖片來源: PIXABAY)

地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災難性的全球滅亡,著名的原子科學家公報世界末日時鐘距離午夜還有100秒。

世界末日時鐘最初創建於1947年,作為我們所知的世界末日的隱喻倒計時。具體而言,它是指即將發生的全球災難,完全由人手造成,每年一月根據公報科學家的審查進行調整。

1947年揭幕時,時鐘距離午夜還有7分鐘。從那時起,它總共來回移動了24次。

最初,評估人類離末日有多近的最大因素是核災難。這是有道理的,考慮到它是在核彈結束二戰後和冷戰軍備競賽開始之前形成的。事實上,世界末日時鐘最接近災難的記錄曾經是在1953年,設定距離午夜兩分鐘,當時美國和蘇聯都開始測試氫彈。

這在2018年再次出現,當時由於美國和朝鮮之間的挑釁進一步推動了核戰爭的可能性,時鐘再次回到午夜兩分鐘。

 Lawrence Krauss, a member of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talks to a reporter about their decision to move the 'Doomsday Clock' hands to two minutes until midnight after a news conference in Washington, US, January 25, 2018. (credit: LEAH MILLIS/REUTERS) 

2018125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後,《原子科學家公報》的成員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與一名記者談論了他們決定將「世界末日時鐘」指針撥至午夜兩分鐘的決定。(來源:利亞米利斯/路透社)

如今,公報關注的不僅僅是核武器。雖然2018年的案例表明,核武器與人類將自己推入全球末日決戰的機會遠非無關緊要,而且這可能是人類這樣做的最快方式。

這些估計中還考慮了許多其他問題。具體來說,除了核武器、新型冠狀病毒、氣候變化和破壞性科技之外,如今正在考慮的因素還包括在內。

到午夜100秒的這種變化是在2020年首次完成的。當時,公報執行主席傑里·布朗指出了核戰爭和氣候變化。

Recommended by

超級大國之間危險的競爭和敵意增加了核失誤的可能性,」他說。「氣候變化只會加劇危機。如果有時間醒來,那就是現在。」

然而,人類顯然沒有這樣做。 2020年以來,世界末日時鐘從未從100秒變為午夜。公報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因為上面提到的許多因素,儘管扭轉這場即將到來的人為災難有一線希望,但都因「破壞理性決策的腐敗資訊生態圈」而變得更糟。

公報編輯約翰·梅克林(John Mecklin)指出,2021年發生的積極變化包括拜登新政府制定的美國新政策,其中包括軍備控制協議、與俄羅斯的戰略談判、試圖重返伊朗核協議以及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然而,特別積極的是,美國政策制定重新強調了科學和證據,這在其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處理方面非常引人注目。

但局勢依然緊張。

有問題的因素包括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緊張關係,它們現在都在努力開發反衛星武器和高超音速導彈,除了使空間碎片問題更加嚴重之外,這最終可能導致新的核軍備競賽;朝鮮繼續進行導彈試驗;伊朗核談判仍未取得成果;以及持續的俄烏邊境緊張局勢。還有一個事實是,已經努力開發生物武器計劃,公報認為這標誌著生物軍備競賽的開始。

但這只是在政治領域。氣候變化仍然是一個主要因素,儘管許多國家已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要產生影響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21年底的一份報告中強調了這種擔憂,該報告警告說,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沒有改善,而且實際上正在變得更糟。事實上,它的發生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

按照目前的速度,如果全球氣溫在未來五年內達到某個點,它可能會引發一個積極的反饋過程,使氣候變化能夠自我維持。

This unda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shows SARS-CoV-2, also known as novel coronavirus, the 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isolated from a patient in the U.S. Virus particles are shown emerging from the surface of cells cultured in the lab. The spikes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virus parti (credit: NIAID-RML/FILE PHOTO/HANDOUT VIA REUTERS) 
這張未注明日期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的是SARS-CoV-2也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它從美國患者身上分離出來,最終導致新型冠狀病毒產生。在實驗室培養的細胞表面上出現了病毒微粒,其外沿部分有尖刺。(圖片來源:NIAID-RML/FILE PHOTO/HANDOUT VIA REUTERS) 

然後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

公報稱,雖然疫苗的推出在國家層面上對大流行的反應有所改善,但在國際上,情況仍然「完全不足」。

較貧窮的國家仍未接種疫苗。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新變種的開發。特別是,DeltaOmicron已經致命且廣泛傳播,隨著病毒繼續鞏固自身,使大流行變得更加嚴重。

網上傳播的虛假信息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這對於與大流行作鬥爭是非常成問題的。

然而,這也是對全球民主的重大威脅,喬·拜登(Joe Biden)沒有贏得2020年選舉的謠言引發的美國不穩定凸顯了這一點。正如公報所指出的那樣,「繼續努力促進這種說法可能會破壞美國選舉、整個美國民主,從而破壞美國領導全球努力管理生存風險的能力。」

其他科技威脅加劇了這種情況,包括使用監控技術、人工智能和面部識別系統。公報特別指出中國在新疆使用這些東西來對付維吾爾人,並指出「這些科技的潛在廣泛部署對世界各地的人權構成了明顯的威脅,因此對我們所知和實踐的文明構成了明顯的威脅。」

網絡安全威脅也存在問題,例如對太陽風、微軟和殖民管道的駭客攻擊。

但是可以做些什麼嗎?

也許吧,公報提出了將世界末日推後的建議。

這些包括但不限於:

  • 合作限制核武器
  • 取消美國總統發射美國核武器的唯一權力
  • 伊朗和美國都重新加入了2015年的核協議
  • 讓俄羅斯重新加入北約-俄羅斯理事會以推動降低風險的措施
  • 加快脫碳努力並兌現承諾
  • 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化石燃料項目
  • 公共和私營部門都應該資助氣候友好型項目,而不是化石燃料
  • 公民應追究領導人的責任,並始終詢問他們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工作
  • 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團體合作,降低生物風險,改善疾病監測,擴大醫院容量,更好地生產和分配醫療用品。

這份名單是在世界末日時鐘推出75週年之際發布的。在那段時間裡,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全球人為災難。

「如果沒有迅速而集中的行動,真正的災難性事件——我們所知道的可能終結文明的事件——更有可能發生,」公報說。

「當時鐘距離午夜還有100秒時,我們都受到了威脅。這一刻既危險又不可持續,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

Tzvi Joffre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標籤:核、俄羅斯、中國、伊朗核協議、氣候變化、新冠病毒、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