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文明變遷:25年來清真寺數量激增4,200%

羅伯特·塞蒙森 2025414 下午6:40

https://www.thegatewaypundit.com/2025/04/swedens-civilizational-shift-number-mosques-surge-4200-25/

瑞典曾是維京人文化的搖籃,後來以其嚴謹的新教精神而聞名。如今,瑞典正經歷一場劇烈的文化變遷,清真寺的數量在不到25年的時間裡飆升了4,200%——這樣的轉變在上一代看來是難以想像的。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瑞典新聞門戶網站《薩姆尼茨報》(Samnytt)的報導,清真寺的定義仍不明確,這意味著實際數量可能遠高於報告的數字。

瑞典穆斯林禮拜場所的驚人增長不僅反映了宗教格局的轉變,也反映了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瑞典曾經是一個以路德宗為主的國家,如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信仰瑞典路德宗。

隨著教堂關閉以及瑞典本土出生率持續下降,瑞典的清真寺數量卻急劇上升,從2000年的7座增加到2025年的約300座。

隨著清真寺數量的激增,瑞典的穆斯林人口也在快速成長,皮尤研究中心的預測顯示,到2050年,穆斯林人口可能超過該國總人口的30%

清真寺的快速建設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和爭論,這主要是由於其資金來源不透明。《薩姆尼茨報》(Samnytt)等媒體的調查顯示,沙特阿拉伯、伊朗、卡達和土耳其等國家為瑞典各地的眾多清真寺計畫提供了資金。一份報告估計,四分之一的清真寺僅接受沙特阿拉伯的資助。

對斯德哥爾摩社會主義財政市長卡琳·旺加德(Karin Wanngård)來說,瑞典各地清真寺數量的急劇增長無需擔憂。事實上,她認為瑞典應該建造更多的清真寺。「我們的教堂不計其數,而清真寺卻少得多。當然,我們需要建造更多,以便人們能夠信奉自己的宗教,」旺加德聲稱。

然而,更有洞察力的批評人士卻正確地警告說,這些宗教基礎設施可能成為外國影響力的管道。

瑞典安全部門和民間機構一再警告說,一些清真寺可能成為反西方言論的平台或外國勢力施加政治影響的工具。儘管有這些警告,但目前還沒有清真寺及其資金來源的官方登記,這導致監管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兩個大型清真寺計畫尤其引發了公眾的關注。

在赫爾辛堡,一座被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清真寺」的建築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已透過社群媒體和國內外私人捐助者籌集了6,800萬瑞典克朗(約640萬美元)。

斯德哥爾摩的斯凱爾霍爾門(Skärholmen)社區也正在準備舉辦可能成為北歐最大清真寺的活動。這個項目由土耳其公司EMUG建造,該公司與伊斯蘭主義者「國民運動」Milli Görüs運動有關聯,這個組織因反民主觀點和反猶太主義而受到廣泛批評。

中右翼政治人物指出,馬爾默等城市是瑞典令人深感不安、正在改變文明的人口發展軌跡的鮮明預兆。

在馬爾默,瑞典裔在學校系統中已然是少數群體,這座城市仍然深受暴力犯罪的影響——其中大部分與移民團夥有關。批評人士認為,這些少數族裔聚居區實際上構成了禁區,警察力量有限,許多女性表示感到不安全。

清真寺的繁榮也重新引發了關於國家安全和融合的爭論。由沙特阿拉伯資助的哥德堡清真寺因宣揚厭女內容而受到抨擊。更令人不安的是,斯德哥爾摩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曾接待過鼓吹殉道的演講者。

民族保守派政客抓住了這個問題。瑞典民主黨領袖吉米·奧克松呼籲迅速關閉那些宣揚反瑞典或反民主言論的清真寺。

他在黨內演講中表示:「來到我們的國家,為外國和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建造紀念碑,是無權的。」奧克松主張拆除那些傳播仇恨或虛假訊息的清真寺。

瑞典宗教格局的急劇變化,突顯了清真寺數量的激增和外國影響力的增強,已成為國家關於身份認同、融合和安全的辯論焦點。

當瑞典、英國和法國等西歐國家努力應對這些變化時,如何平衡宗教自由與社會凝聚力,以及哪些群體應該參與塑造這些國家的未來,這些問題仍然日益緊迫。

羅伯特•塞蒙森

羅伯特·塞蒙森是一位政治記者和專欄作家,專注於全球化、地緣政治、安全、移民和歐洲事務。他曾任《歐洲保守派》記者,作品曾刊登於歐洲和美洲的許多英文出版物。他擁有生物和醫學科學的學術背景。歡迎在X平台上追蹤他:https://x.com/Robert_Semonsen

您可以點擊此處給羅伯特·塞蒙森發送電子郵件並點擊此處閱讀更多羅伯特·塞蒙森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