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處可藏。」蘋果和其他矽谷公司如何應對特朗普的關稅
https://www.latimes.com/business/story/2025-04-05/apple-iphones-trump-tariffs-china-india-silicon-valley-meta-google
作者:Queenie
Wong和李溫迪
2025年4月5日凌晨3點(太平洋時間)
舊金山——iPhone是典型的21世紀產品——它的發明和設計源自加州,如今已融入全球經濟。
蘋果的大部分iPhone都在中國生產,但近年來,這家總部位於庫比蒂諾的公司在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生產了更多產品。總而言之,這家科技巨頭表示,它依靠5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
AirPods、iPad
和
MacBook
送到消費者手中。
現在,全球供應鏈正遭受威脅。
本週,特朗普總統表示將於週六對所有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他的政府也對中國徵收34%的關稅,對越南徵收46%的關稅,對印度徵收26%的關稅。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亞洲研究教授艾瑞克·哈維特(Eric
Harwit)表示:「蘋果無處可藏。」「無論他們在哪裡生產技術,他們都將遭受損失,都將面臨更高的成本。」
特朗普的全面關稅令投資者和一些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感到不安,這些公司推動了全球經濟和矽谷的成長。他們也質疑這些跨國企業是否會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削減員工人數。
蘋果公司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其股價週四暴跌逾
9%,週五又下跌7%,收於188.38美元。
其他科技巨頭,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晶片製造商英偉達及亞馬遜的股價也出現大幅下跌,導致科技股重災區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週五下跌5.8%,較12月創下的紀錄低20%以上。
分析師表示,這種不安反映出投資人的擔憂,即關稅可能造成持久損害,可能使美國科技業更難在全球競爭,也更難在人工智能技術部署競賽中佔據主導地位。
由於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關稅預計也將推高包括iPhone在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成本。
貿易組織進步商會技術政策副總裁托德·奧博伊爾表示:「科技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這些關稅是對消費電子產品的攻擊。」「他們攻擊我們購買的所有東西,包括全球供應鏈中的任何外國零件。」
稅收可能會導致消費者為iPhone多支付2,500美元,而iPhone的價格根據型號不同約為1,000美元。
蘋果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Meta、亞馬遜和Alphabet也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但每年從其他國家的品牌購買的廣告中賺取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一些分析師表示,如果這些廣告商減少支出,他們的收入也可能下降。
Meta拒絕置評,但其年度報告指出,關稅或貿易爭端可能會導致其在中國的廣告收入下降。該公司還擴大了在越南的混合現實耳機的生產。
Alphabet是一家生產手機、耳機、智能音箱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公司,該公司還將關稅列為可能損害其業務的製造和供應鏈風險之一。該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白宮表示,徵收關稅是因為它希望將更多的製造業工作轉移回美國。
特朗普在其行政命令中表示,過度依賴外國生產商可能會「使美國供應鏈容易受到地緣政治中斷和供應衝擊的影響」,從而威脅經濟安全。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表示:「這些『美國優先』經濟政策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實現了歷史性的就業、工資和投資增長,隨著特朗普總統確保我們國家的經濟未來,從普通民眾到華爾街的每個人都將再次繁榮起來。」
他列舉了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和蘋果等公司最近承諾投資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建立更多製造工廠的例子。
在總統所說的「解放日」到來之前,科技業正準備迎接更多關稅。
特朗普政府已經對特定汽車零件、進口鋁和鋼材徵收關稅,這些材料是科技公司用來建造存儲和管理計算機硬件和設備的數據中心的。
政府在最新的關稅中豁免了這些材料,以及銅。白宮稱之為「相互關稅」的半導體,用於電子產品和人工智能系統,同樣被排除在外。
科技公司究竟將如何應對關稅成本目前仍不清楚。儘管特朗普希望企業將製造業轉移回美國,但他們也可以將生產轉移到關稅稅率較低的地方。企業建造新工廠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這些關稅也可能不會保留。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蘋果包括智慧手錶在內的部分產品獲得了對中國進口關稅的豁免。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加徵的關稅遠不止針對中國,也影響更多國家。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蘭德爾·R·肯德里克全球供應鏈研究所創始主任尼克·維亞斯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向企業發出信號,僅僅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是不夠的。
「『我為你開放每一美元的市場,就需要你為我開放同等程度的市場,』」他這樣描述特朗普的想法。
一些科技公司已努力將更多製造業帶回美國
其中包括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儘管看起來英偉達將因半導體豁免而免受關稅的衝擊,但一些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更多關稅仍可能出台。
週四,當被問及是否不會對晶片徵收關稅時,特朗普告訴記者,「晶片很快就會開始徵收關稅」。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個月在與分析師的問答會上表示:「我們的生產基地分佈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我們可能會進行調整。」「關稅短期內對我們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我們的生產仍將留在國內。」
蘋果今年2月表示,將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各種項目,包括在休士頓開設製造工廠。
該公司在年度報告中表示,其「幾乎所有」製造業務均由主要位於中國大陸、印度、日本、韓國、台灣和越南的合作夥伴完成。
轉移iPhone和其他蘋果產品的生產地點並不容易。
哈維特說,中國擁有能夠滿足蘋果產品高品質規格的工程師,而美國卻沒有那麼多具備同樣技能的工程師。
他補充說:「蘋果多年來積累的製造專業技術水平使得蘋果很難放棄中國,也使得美國很難找到真正需要的技術工人來滿足其需求。」
韋德布希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丹尼爾·艾夫斯(Daniel
Ives)表示,蘋果需要三年時間和300億美元才能將其10%的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到美國,此外,他估計iPhone的售價將升至3,500美元。
艾夫斯表示:「蘋果和整個科技供應鏈轉移到美國的可能性是一個幻想,一個虛構的故事,除非你喜歡3,500美元的iPhone、2,500美元的電視和300美元的AirPo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