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新證據顯示梵蒂岡擁有猶太聖殿的寶藏?

有幾個人可以親自證明他們親眼目睹梵蒂岡擁有聖殿器皿,包括猶太燭台。

哈利· H·莫斯科夫 202221015:21

https://www.jpost.com/jerusalem-report/article-696068


這幅畫描繪了羅馬人高舉第二聖殿的猶太燭台,將其放置在提圖斯凱旋門上。(圖片來源:AMOS BEN GERSHOM/GPO

耶路撒冷報告小標誌(來源:JPOST STAFF

假設梵蒂岡擁有一些神聖而珍貴的聖物,這些聖物1950年前原本位於耶路撒冷的希律猶太聖殿中。

如果您是生活在14世紀的教皇,並且可以證實這一事實,您難道不會問自己,這些猶太文物到底是怎麼來到您住處的嗎?

經過一番挖掘(無意雙關),你會發現你的新梵蒂岡住所實際上是在凱撒宮的部分區域上建造的——梵蒂岡,包括聖彼得大教堂,是在公元455年羅馬被洗劫後約 200年,在皇帝韋斯帕薌的羅馬宮殿上建造的。確實,就在您閱讀這本雜誌的時候,那裡正在進行挖掘工作。

這意味著毀壞者和西哥特人忽略了或根本沒有發現隱藏在宮殿中的精選珍品,而是帶走了在不遠處的神殿中公開展示的許多物品。

根據《塔木德》記載,著名的猶太聖賢、《光明篇》的作者拉比西蒙·巴爾·約柴與他的同事一起去羅馬廢除針對猶太的嚴厲法令,並在那裡看到了本文中提到的確切物品。在被要求照顧韋斯帕薌生病的女兒後,他們最終成為了韋斯帕薌宮殿的皇室賓客。當他們奇蹟般地治癒了她之後,聖人就有機會看到這些極其神聖的物品,證明它們確實被保存在那個地方。


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由朱塞佩·莫莫於 1932年設計。(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歷史學家約瑟夫斯·弗拉維烏斯記錄了這樣一個事件:韋斯帕薌將這些物品據為己有,作為他的特殊寶藏,其中包括一本古老的《摩西五經》捲軸。

根據梵蒂岡專家邁克爾卡爾沃博士的說法,這些器皿和其他物品在抵達拜占庭後,通過另一條路線來到了梵蒂岡:「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被洗劫、東正教人口遭到屠殺後,鮑德溫一世贈予教皇英諾森三世的聖殿燭台,」卡爾沃聲稱。「聖殿的羊角號和器皿;大祭司的衣服; Tzitz-一塊金匾,上面寫著「Kodesh L'Hashem」(「歸主為聖」);文化物品以及梵蒂岡和其他教堂佔用並放置在自己的儲藏室、圖書館和博物館中的許多其他藝術品、書籍和手稿。

但哪裡有確鑿的事實證據證明梵蒂岡「繼承」了這些聖物並保留至今呢?

以色列外交部和安全部門可能已經掌握了證據:大約50年前,有一位猶太學生 - 我們稱他為DM - 就讀於梵蒂岡大學Urbaniana的函授課程。在他親自參加博士學位的最後幾個學期的課程時,他發現自己是17,000名學生中唯一的猶太人!DM告訴我,他深受愛戴,但當事情到了緊要關頭,教授和學生都以尊重的態度接近他,以改變他的信仰。

在他的一次又一次堅決拒絕之後,他的一位朋友(後來成為梵蒂岡檔案保管員之一的安東尼奧·薩莫雷樞機主教)提出向他展示「曾經」屬於他的猶太遺產——聖殿器皿——以試圖誘使他皈依猶太教。DM同意幾個月後晚上帶去見他們。當我問他洞穴中是否有任何屬於聖殿的東西時,他只是回答說:「一切都在那裡!」

他真的看見了什麼嗎?多年後,2002年,DM顯然向當時正在與梵蒂岡高層談判的外交部長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等人提供了充分的證據。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以色列可能已經有了確切、充分的證據。

那現在怎麼辦?如今,在21世紀,以色列這個主權國家已經繁榮昌盛,成為猶太人民在世界上的唯一代表,世界猶太人大會也成為達成某種遣返協議的適當場所。

同時,羅馬天主教與以色列的關係不斷升溫,與猶太國家的對話與合作十分密切,近幾任教宗甚至還封幾位猶太人為爵士。那為什麼不就目前的情況進行談判呢?


200841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紐約帕克東猶太教堂觀看《妥拉》。(credit: GARY HERSHORN/REUTERS)

不過,在談論這一點之前,請先讓有思想的讀者仔細閱讀一些真實的故事,看看梵蒂岡是否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隱藏?

在二十世紀初,利比亞的首席拉比拉比伊紮克··博佐夫卡 (Yitzchak Chai Bozovka)是同代人中最偉大的拉比之一,他現年77歲,是《妥拉》所有隱藏和揭示領域的專家,著有許多傑出的書籍。1929年,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曼努埃爾三世(Vittorio Emanuel III)來到的黎波里進行皇室訪問。當時利比亞正處於義大利統治之下,猶太人舉辦了盛大的宴會招待國王,他們敬愛的首席拉比站在最前方。

拉比博佐夫卡給君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國王啟程返回羅馬之前,他邀請拉比參加他兒子王子的婚禮。一年後,這位拉比收到了皇家的邀請,但因體弱而拒絕前往,儘管他補充了一個問題:「既然有教皇,為什麼還需要我呢?」

48小時內,國王回電表示不用擔心,他非常希望拉比(再次)祝福這對新人。他提出送給他自己的皇家船隻,為他提供所有必需的猶太食物和住宿,甚至簽名:「你的朋友,國王」。拉比勉強同意了。當他抵達羅馬時,受到了皇室般的待遇,婚禮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儀式結束後,國王問拉比是否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博佐夫卡回答說,他非常想看看梵蒂岡地下室裡猶太聖殿的聖器。當國王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拒絕了,說政教分離,在這些事務上他對教宗沒有管轄權。兩人相處得並不融洽!

儘管如此,在多次敦促之後,國王還是成功說服了教皇(向他提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提議),但條件是只能由拉比一人參加。當天他甚至還被邀請前往羅馬教廷與教宗進行私人會面。

那天深夜,經過充分的精神準備後,拉比在梵蒂岡門口會見了警衛(他的學生們留在外面),然後走下台階(位於聖彼得博物館地下四層樓),進入了墓地旁隱藏的古代畫廊迷宮。最終到達洞口後,他看到了所見之物,並在他的《應答之書》中寫道,他看得「足夠多了」,無法再看到了。然後他轉身,幾乎是跑出了大樓。

出來之後,學生們驚訝地發現他的臉上竟然閃著光芒。從那天起,拉比就主動不再講話,直到40天後的1930221日去世。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圖德拉著名的拉比本傑明(ben Yonah),他是來自西班牙現代納瓦拉的猶太商人。 1159 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當選後,他在羅馬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並於116511月至1167年再次在此居住。他的足跡遍佈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土耳其以及近東地區,包括貝魯特和耶路撒冷。作為著名的伊比利亞旅行家,他的遊記中保留了完整且極其準確的記錄,正如他的同時代人所記錄的那樣。當這位拉比在12世紀60年代路過羅馬時,他注意到了這座城市猶太人的「光榮地位」以及那裡「美妙的建築」。

但他可信嗎?顯然,這部作品的評論者對其主題非常推崇。1840年翻譯這本行程書的評論家A. Asher對拉比·本傑明大加讚賞:「整部作品充滿了關於當時已知的地球四分之三地區狀況的有趣、正確且真實的信息,鑑於這些優勢,它在中世紀文學史上無可匹敵。該時期的任何作品都無法像《圖德拉的本傑明遊記》那樣擺脫寓言和迷信。

圖德拉寫道:「羅馬是基督教王國的首都,那裡生活著大約200個猶太人(家庭),他們受到尊重,不向任何人納稅。」現在讓我們來談談正題:「在羅馬,有一個洞穴,韋斯帕薌的兒子提圖斯在那裡存放他從耶路撒冷帶來的聖殿器皿。」

這是在14世紀末教皇入駐梵蒂岡之前的事。看來,破壞者確實沒有捲走全部文物。

我有一張舊照,照片上是洞穴前那條神秘的走廊,走廊兩邊擠滿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骸骨,至今仍保持著防腐處理,每邊有50具,走廊盡頭是一扇巨大的拱形木門。這張照片至少拍攝於50年前,照片中的看守衛身穿一身黑衣,手裡拿著燈籠,基本上證實了圖德拉的說法。

美國猶太人委員會國際宗教事務主任拉比大衛羅森(David Rosen)有不同的做法。羅森曾擔任國際猶太宗教間協商委員會(IJCIC)主席,該委員會是一個由猶太組織和教派組成的廣泛聯盟,代表世界猶太人處理與其他世界宗教的關係。

https://images.jpost.com/image/upload/f_auto,fl_lossy/t_JD_ArticleMainImageFaceDetect/495873
201468日,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教宗方濟各和總統西蒙·佩雷斯離開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credit: RICCARDO DE LUCA/POOL/REUTERS)

他也被選中與教宗、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和西蒙·佩雷斯一起在梵蒂岡主持著名的2013年祈禱儀式。羅森建議與以色列各家已經舉辦過梵蒂岡藝術和考古展覽(這些展覽最初來自以色列)的博物館進行聯繫,並建議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借貸安排,以展示他們選擇的一些古代器皿。

這對雙方來說,是個雙贏的局面,也必將是一件大事!羅森警告說,將文化或宗教遺產文物歸還給原籍國的整個想法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必須考慮到目前擁有這些文物的國家的利益等。

以色列是否可以、或更重要的是,是否應該利用當今的國際遣返法?這個也可以考慮,但是一定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問題。例如,在這個政治正確的時代,可能需要解決以下問題:猶太人仍然是這個古代寶藏的合法主人嗎?

那麼替代神學又如何呢?難道2000多年後,這些宗教歷史文物的歸屬問題仍在暗中爭論不休?例如,對耶路撒冷的合法所有權的爭論和爭議是否同樣如此?我說是的!

這不僅僅是值得深思的。不管你信不信,恕我直言,我有理由在此提出(不詳細說明),這是新態度和新方法的一部分,顯示了羅馬、聯合國、歐盟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長廊裡真正正在討論的內容。它甚至還有一個名字:法律戰。

舉個例子:不久前,阿巴斯與教宗方濟各進行了私人磋商。在同意兩國方案是實現與以色列和平的唯一途徑之後,阿巴斯表示,關於巴勒斯坦首都的確定,「必須透過特殊的國際保障地位來維護耶路撒冷的身份」。換句話說,阿巴斯認為,很久以前屬於猶太人的領土並不一定意味著今天屬於以色列。還有更多。

教宗與以色列的官方聯絡人、教廷駐以色列大使兼教廷駐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代表朱塞佩·拉扎羅託(Giuseppe Lazzarotto)大主教在20131115日的一封公函中表示,如果聖殿寶藏確實仍然存在,教會肯定會將這些失物歸還給它們的「合法主人」。讓我們稍微沉浸一下。

我願意打賭,就像太陽肯定會從東方升起一樣,如果梵蒂岡官員聲稱他們擁有這一切(可以說,他們是家長式的保護者),而且這些寶藏理論上會被保存在某個「梵蒂岡猶太博物館」,那麼一切都會改變。事實上,這實際上是B計畫:梵蒂岡不再需要忽視房間裡的大象;不再需要外交逃避。是的,到那時,我相信總長將把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拿出來讓全人類看到。

但我們要明確一點。計劃 A 在政治上並不正確,但在作者看來,這是事實,即這筆巨大的財富過去是、現在是、並且永遠都是猶太人的,它的最終歸宿在以色列的統一首都耶路撒冷。

但最終,冰淇淋才是最好的證明。有幾個人可以親自證明他們親眼目睹梵蒂岡擁有聖殿器皿,包括猶太燭台。他們之中會有人站出來揭露他們所知道的事情(以及他們自己)嗎?不,坦白說我並不怪他們。這也許是不明智的。但它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如果這是在司法法庭環境中(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檔案中已經有足夠的信息,因此有合理的或「正當的理由」繼續推進。就我們的情況而言,這意味著與博物館達成的交易開始變得越來越好。

經過逾25年的研究,有關失落神殿寶物下落的更多梵蒂岡細節已納入我的書系《A.R.K. Report》中,其中包括從神殿建築物帶走的最古老(且非常脆弱)的托拉捲軸的存在、附有神聖名字刻在上面的高祭司金色前額冠(希伯來文中稱之為tzitz)、仍保留提圖斯劍劈裂的巨大神殿入口帘幔(希伯來文中稱之為parohet)、號筒以及其他各種儀式(銅製)祭壇器具,如之前所提及,並由約瑟夫斯記錄。

三十五年前,一位被派駐在宿舍附近的優秀的梵蒂岡瑞士警衛(現已法定失明)發現他實際上是猶太人。這促使他決定在晚上打開大門,一路走下去。他說他一直走到盡頭,發現了一條狹窄、擁擠的隧道,通往一個雕像房間、一條神秘的走廊,然後是一個洞穴,在那裡他看到(並且幾乎觸摸到)了燭台,它似乎閃爍著白光。第二天早上,他顯然將整個故事告訴了當時的羅馬首席拉比埃利奧·托阿夫(Elio Toaff),據說托阿夫證實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回到正題上!現在主要的擔憂確實在於政治層面。2022年,向教廷提出建立博物館的想法,即梵蒂岡保留所有權並將某些古代聖殿物品送往耶路撒冷展出,這絕不是離譜或侮辱,是一個絕妙的主意。這是當今的國際趨勢。大多數人都意識到,把屬於全人類的珍貴物品存放在某個地窖或洞穴裡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如果梵蒂岡認為時機尚未成熟,事情可能會變得更加混亂。

當權者可能會做出一些武斷的裁決(想想聯合國安理會第2334號決議),將失落的聖殿器皿(在這種情況下)指定為非猶太人的東西,因此應該留在原處。儘管聖殿隱藏寶藏的現狀已經維持了數千年,但人們可以假設它不會永遠這樣持續下去。無論如何,就像耶路撒冷的問題一樣,最終的決定都將在得到以色列外交部的同意或不同意的情況下做出。

如果梵蒂岡的事情能夠順利解決,那就太好了!現在是時候了,各種形式的證詞紛紛湧來,所有證詞都傳達這樣的訊息:現在是猶太人將他們的驕傲和榮耀帶回家園的時候了。

同時,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JCPA)的律師和大使團隊也將加入我的行列,我會見了以色列外交部世界宗教司以及教宗駐以色列大使阿道夫·蒂托·伊拉納大主教。我的最終目的是透過交叉對照梵蒂岡最早收藏的物品(包括1213世紀)來識別梵蒂岡上述的聖物,因為它們出現在原始庫存清單中。

有趣的是,這份清單可以在教宗秘密檔案館中找到,該檔案館位於風之塔(最初建於1578年)下層走廊盡頭的一扇厚重的門後面。只有總督才擁有這把鑰匙。這份清單的日期實際上早於教宗首次使用梵蒂岡作為居住地的時間,即1377年。

如果與梵蒂岡的事務無法順利解決,那就不太好了。因此,以色列國應該開始準備一個合法遣返案例,主張古代聖殿的文物,無論它們在哪裡,都應完全屬於耶路撒冷,作為猶太人永恆的國家遺產。除非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可能不得不很快面對這些長廊傳來的新現實。

現在讓我們以一件大事來結束它,一些以前未知的、新的事情,它為整個事業增添了動力。以前已經有很多關於這個主題的故事,但沒有一個故事涉及這個事實:在以色列多年的聖經考古中,人們曾發現多達 10 把香鏟。我知道,因為我曾經拿過它們:2000年前的青銅鏟(當然,現在已經是綠色了!),長約 40 厘米,至今仍可使用!它們的分佈遍布以色列各地,從聖殿區域的耶路撒冷到北部提比里亞附近的城市以及基內雷特河畔的城市。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屬於羅馬末期以色列的各個猶太教堂,其中一些可能被奉獻給聖殿本身!其中許多珍寶被送往阿布達比、韓國、新加坡等地,還有一些被送往羅馬(被梵蒂岡收購),甚至比佛利山莊。它們完全符合machtah(香鏟)的描述,大小和形狀都與《塔木德》中所描述的希律王聖殿的祭司所使用的器皿相同。  

這為什麼重要?因為事實證明梵蒂岡是一些有關將古代文化文物歸還和遣返原籍國的國際公約的締約國。

在我即將前往羅馬的旅途中,很容易就能在梵蒂岡的物品清單中找到這個特殊的物品,我不僅會知道他們有多少件物品,還會知道它們的具體存放地點。

(Hirschel)莫斯科夫(Harry (Hirschel) Moskoff)是一名調查考古學家、聖殿學者、電影製片人以及《方舟報告》 (The ARK Report) 的作者。他的聯絡方式:office@harryhmoskoff.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