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者有一天會明白…耶穌的再來不是一個空洞的應許

作者:Featured

2025121

https://harbingersdaily.com/the-scoffers-will-one-day-learn-that-jesus-return-was-not-an-empty-promise/?utm_source=substack&utm_medium=email


(片:CommonSpace Images)

耶穌被捕前不久,向陷入困境的門徒保證:「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如果不是這樣,我就會告訴你了。我去為你準備地方。如果我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我就會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 14:2-3)。整本聖經中最後的應許呼應了這個保證:「我必快來」(22:20)。耶穌第二次降臨的希望對於所有相信聖經的基督徒來說都是寶貴的,因為我們渴望一切事情都得到糾正。

然而,距耶穌應許再來已經過了近 2000 年。這一事實在信徒中產生了一種緊張感,他們必須憑著信心繼續堅持基督的話語,同時等待並希望祂在他們有生之年再來。信徒也必須忍受那些因相信這樣的應許而嘲笑他們的人。懷疑論者認為,如果他來的話,他現在就應該回來了。

使徒彼得預言:「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慾出來譏誚說: 「主要降臨的應許在那裡呢?」 彼得後書 3:3-4)。這個字嘲笑指的是那些嘲笑和取笑他們認為空洞而可笑的承諾的人。嘲笑者問:「神為什麼遲延呢?在一個充滿悲傷和麻煩的世界裡,為什麼上帝現在不來解決它?」在同一段經文中,彼得給了耶穌延遲再來的三個原因。

1. 上帝預留了地球來專門介入上帝的審判。

笑者會說:「自從列祖睡了之後,萬有就一如既往,一如既往」(4節)。這個想法是基於對歷史和自然世界的均變論觀點。但神提醒我們,這些嘲笑者忘了一件重要的事:神在挪亞時代用一場席捲全球的洪水審判了地球:「那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滅亡了」(6節)。事情一如既往地繼續下去是不正確的。

有了這前洪水的審判,神轉到祂對未來地球的計畫:「但現在用同一句話所保全的天地,是預留給火燒的,直到審判和不敬虔的人滅亡的日子」(第7節)。在某種意義上,神並沒有延遲。祂已在未來指定了一個特定的時間,屆時世界將受到火的審判。

當我還是個男孩的時候,大約七、八歲的時候,我的一位家人去世了。這是我第一次遭遇死亡(除了踩到蟲子)。我的父母向我解釋了死亡的意義。他們也告訴我這段經文的教導:有一天上帝用洪水毀滅了世界,有一天祂會用火毀滅世界。我敏感的心讓我像個嬰兒一樣嚎啕大哭,我開始祈禱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和我永遠不會死。審判是嚴厲的。上帝為未來的那一刻保留了地球。

2. 上帝不像我們一樣受時間的束縛。

彼得提醒我們「在主裡,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8節)。因此,我們不能指責神懶惰或遲緩(9節)。 

透過聖經,我們可以記載神實現祂的應許需要多少時間。神所應許的亞哈之死大約花了三年,耶洗別之死大約花了15年,以賽亞所預言的巴比倫入侵猶大大約花了120年,創世記第315節所應許的彌賽亞第一次降臨花了4,000年:但以理書第9章預言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和死亡)需時560多年,以賽亞書第53章預言彌賽亞死在十字架上需時700多年,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4章預言猶太聖殿被毀需時近40年,以色列復興從公元70年到1948年需時1,878年。

神是在時間之外的。我們不是。因此,我們按照線性時間線經歷所有這些事情。對上帝來說,這一切都是一瞬間的事。從他的角度來看,他一點也不遲延。

3. 神是有耐心的,所以有更多的人得救。

神「向我們寬容,不願有一人滅亡,乃願人人悔改」(9節)。耶穌尚未再來的原因之一是他正在等待更多的人相信他。悔改這個字 意味著對罪及其解決辦法的看法的改變。人們必須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外在的解決方案。結果,他們憑著信心轉向基督(悔改的另一面),相信祂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和祂的復活是他們得救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一點,另一個選擇是「滅亡」,這個詞象徵著那些從未與上帝和解的人的可怕命運。

我於1974818日開始信仰基督。我感謝上帝,祂等著我。他也可能會等你。但有一天,等待將會結束──耶穌回來的時候。你準備好迎接那一天了嗎?你是否因相信耶穌為你的救主而與神和好?

麥克史塔拉德(Mike Stallard)以色列之友福音事工國際部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