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控制?科學家發現如何使用奈米粒子遠端控制行為! 2025年1月20日
作者:邁克爾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展速度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的時代。但人類有能力應對我們現在正在開發的極其奇異的技術嗎?本月早些時候,我討論了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社會的一些可怕方式。
今天,我想重點討論奈米技術。
這是一個經常取得非凡進展的領域,我們被告知奈米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無數行業」
…
奈米技術是一門科學、工程和技術交叉的尖端學科,它專注於在奈米尺度上操控物質,正在徹底改變各行各業。在這個微不足道的層面上,材料展現出獨特的特性和行為,為醫學、電子、能源和材料科學等不同領域前所未有的進步鋪路。
「奈米粒子」是指直徑小於100奈米的物質粒子。處理奈米粒子需要高度專業的設備,因為它們太小而無法用肉眼看到…
奈米技術的標誌之一是奈米顆粒的利用,奈米顆粒是一種微小的實體,通常範圍為1至100奈米。這些顆粒經過精確設計後,會帶來獨特的特性,可以重新定義材料的功能。例如,在醫學中,奈米顆粒充當藥物載體,能夠實現標靶遞送並增強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奈米工程材料在電子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科學家向我們承諾,奈米技術有潛力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但有什麼危險嗎?
許多人擔心醫療保健產業是奈米顆粒已經被廣泛使用的領域之一…
醫療保健產業正在見證奈米技術帶來的變革性影響。奈米醫學是一個跨學科領域,採用奈米級工具來診斷、成像和治療疾病。奈米顆粒具有穿越生物屏障的能力,為靶向藥物輸送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確保精確有效的治療並減少副作用。
精準有效的治療,減少副作用」聽起來確實不錯。
但這領域也出現了一些相當不祥的進展。
例如,韓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奈米粒子「控制老鼠思維」的方法…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控制小鼠思維的新方法,透過外部磁場操縱小鼠大腦內奈米顆粒活化的「開關」。
該系統被稱為Nano-MIND(神經動力學磁遺傳學介面),其工作原理是透過激活神經迴路來控制大腦的目標區域。
利用外部磁場,這些科學家能夠讓老鼠吃得更多或更少。在另一項實驗中,他們能夠操縱雌性小鼠的母性行為…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激活大腦特定區域內的抑制性神經元,以100%提高食慾和進食行為。透過刺激這些神經元,研究小組可以反過來將小鼠吃的食物減少50%。
他們也利用該系統選擇性地活化未繁殖雌性小鼠大腦中負責母性行為的受體。新聞稿稱,透過激活這些途徑,小鼠「顯著增加了養育行為,例如將幼崽帶回巢穴,類似於母鼠」。
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他們能控制老鼠的思想,那麼研究如何控制人類的思想就不可避免。
那麼,如果科學家開發出能夠搜尋並附著在人腦關鍵區域的「奈米粒子」,會發生什麼事?
這種「奈米顆粒」太小,肉眼無法看到,人們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奈米顆粒」所「感染」。
事實上,如果一個專制政府能夠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使用奈米粒子來遠端控制普通民眾的思想,那麼就可以在普通公眾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情況下實施大規模的思想控制計劃。
如果這聽起來非常可怕,那是因為它非常可怕。
可悲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經常吃的許多常見食物中都含有奈米顆粒...
最有可能採用奈米技術的食品包括:焦糖食品、營養補充品、牙膏、口香糖、巧克力豆、果凍香蕉奶油布丁、蛋撻、曼妥思、雀巢原味咖啡奶精,甚至…純淨水!
這篇文章最可怕的內容之一併不是這些奈米技術對人體有害。而是沒有人知道它們是否有害。測試幾乎不存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是我們負責防止有害物質進入我們身體的管理機構,但它甚至沒有一份含有奈米技術的食品清單。
大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被鼓勵注射的許多注射液中都含有奈米顆粒。
事實上,這是一個正在深入研究的領域。
以下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篇題為「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使用新型奈米粒子使疫苗更強大」的文章…
許多疫苗,包括乙型肝炎和百日咳疫苗,都由病毒或細菌蛋白片段組成。這些疫苗通常包含稱為佐劑的其他分子,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對蛋白質的反應。
這些佐劑大多由鋁鹽或其他引發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的分子組成。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現已證明,一種稱為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奈米顆粒也可以透過活化先天免疫系統(人體抵禦任何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來激發強烈的免疫反應,這種免疫系統透過稱為Toll樣受體。
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表明,這種
MOF
可以成功封裝並遞送部分沙士病毒2型刺突蛋白,同時一旦
MOF在細胞內分解,還可以充當佐劑。
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想像出奈米科技的使用會出現嚴重錯誤的場景。
舉例來說,您有沒有看過電影或電視節目中,自我複製的「奈米機器人」威脅要摧毀所經歷的每一個人和每一樣東西?
如果我們不小心的話,這樣的場景有一天可能會成為現實。
像人工智能一樣,奈米技術對人類存在潛在的威脅。
們的科學家應該極度謹慎地行事,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根本沒有發生。
邁克爾的新書《Why》在Amazon.com上有平裝本和Kindle版,您可以在michaeltsnyder.substack.com訂閱他的Substack
時事通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