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魚」今年第三次返回南加州海岸

作者:Dawn Sawyer, CNN
3分鐘讀完
2024
1118日星期一,美國東部時間晚上9:57更新

https://edition.cnn.com/2024/11/18/us/rare-oarfish-california-beach/index.html


2024
116日,在加州恩西尼塔斯海岸看到一條被沖上岸的皇帶魚,通常被認為是災難即將來臨的預兆。由Alison Laferriere/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提供

這種難以捉摸的深水皇帶魚——被認為是壞消息的預兆——在加州恩西尼塔斯海岸再次被發現。這是過去三個月內該州第三次發現該物種,也是上個世紀以來的第22次。

據斯克里普斯的臉書帖子稱,這條9英尺長的皇帶魚是116日由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艾莉森·拉費里埃(Alison Laferriere)在在格蘭德維尤海灘(Grandview Beach) 海岸發現的。據該貼文稱,死魚標本隨後被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局打撈出來,並運送至西南水產科學中心。

斯克里普斯海洋學海洋脊椎動物收藏館經理本·弗雷布爾(Ben Frable)在帖子中表示:「我們採集了樣本並將其冷凍,等待進一步研究並最終保存在海洋脊椎動物收藏館中。」

根據Atlas Obscura說法,日本神話將深海皇帶魚在淺水區的出現視為地震和海嘯的前兆。

根據海洋保護協會的資料,就在 20113月日本發生有紀錄以來最大地震之前的2010年,日本海岸線上至少發生了十幾起地震。

根據《自然世界事實》報道,有理論認為,地震前的構造運動殺死了這些物種,導致它們在地震發生前被沖到海灘上。然而,根據《地球科學》報導,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皇帶魚的目擊事件與日本地震的發生之間沒有相關性。

根據海洋保護協會的資料,人類很少見到這種所謂的「末日」物種,科學家也尚未完全了解它,因為它棲息在海洋最不容易探索的生態系統:中深層海區 (mesopelagic zone),該區域位於海面以下多達3,000英呎處。

弗雷布爾在帖子中說:「與之前的皇帶魚一樣,這個標本以及從中採集的樣本將能夠告訴我們很多有關皇帶魚的生物學、解剖學、基因組學和生活史的信息。」

據斯克里普斯新聞稿稱,第一條皇帶魚於八月在拉霍亞灣被沖上岸。這個12英尺長的標本是由皮划艇者和浮潛者在聖地亞哥海灘附近發現的,該海灘位於兩個水下峽谷之間,將深水輸送到海岸。

根據發布的消息,這條魚被發現時狀況良好,並被帶去檢查和保存,成為該組織海洋脊椎動物收藏的一部分。據斯克里普斯稱,該系列是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魚類之一。

斯克里普斯指出,皇帶魚通常被描述為「海蛇」,該物種「絲帶般的銀色身體」可以長到30英尺。據海洋保護協會稱,這些魚很少被發現活著,因為它們往往只有在遇險時才會離開自然棲息地。

弗雷布爾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九月在亨廷頓海灘發現了另一條皇帶魚,但「已經嚴重退化」。他說,這些皇帶魚出現和死亡的原因仍然未知,可能是許多變數的結果。

「這可能與海洋條件的變化和我們沿海皇帶魚數量的增加有關,」弗雷布爾說。「這次沖毀與上週最近的赤潮和聖安娜風同時發生,但許多變數可能導致這些擱淺。」

據新聞稿稱,多年來在海灘上發現這種物種使科學家有機會更多地了解這種神秘生物及其生存策略。

洋生物學家兼斯克裡普斯海洋脊椎動物收藏館館長 Dahiana Arcila 在新聞稿中說:「這種皇帶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獲得新鮮樣本進行基因組分析的難得機會,使我們能夠研究使這一物種在深海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進化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