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毫無例外地越來越接近按需安樂死

隨著加拿大擴大安樂死制度,無家可歸者、肥胖者和悲傷者等弱勢群體越來越多地獲得協助自殺,這反駁了「保障措施」確保協議範圍有限的說法。

https://www.lifesitenews.com/blogs/canada-is-moving-ever-closer-to-euthanasia-on-demand-without-exceptions/?utm_source=featured-news&utm_campaign=canada

https://www.lifesite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Untitled-35.png
幸運女神/Shutterstock

作者:Jonathon Van Maren

20241019日星期六 - 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00
六分鐘文章

(LifeSiteNews)——加拿大的自殺活動人士和安樂死倡導者向公眾承諾,「死亡醫療救助」之路將是一條護欄高高的狹窄道路。他們在說謊。這是一條四線道高速公路,沒有人巡邏。

每週都會出現一些嚴峻的新事態發展,而我們的政府卻拒絕傾聽那些嘶啞地發出警報的人。

1016日,美聯社報導了安樂死提供者在其私人論壇上討論的問題。有一個事件講述了一個無家可歸者被注射致死的故事:

一位醫生寫道,儘管他的病人患有嚴重的肺部疾病,但他的痛苦「主要是因為他無家可歸、負債累累,並且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長期照護)想法」。一位受訪者質疑住在療養院的恐懼是否真的無法忍受。另一位網友表示,「看著牆壁或天花板等待餵食換尿布」的前景已經足夠痛苦了。男子最後被安樂死。一位醫療服務提供者表示,在全國住房危機期間,任何在實施安樂死之前為患者提供更好住房選擇的建議「似乎都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也是殘酷的」。

閱讀:殘障組織對加拿大安樂死制度提出法律挑戰 

另一篇文章的特色是一位醫生爭論肥胖是否使人有資格接受協助自殺: 

一名嚴重肥胖的女性將自己描述為「佔據空間的無用身體」——據負責審查她病例的醫生說,她對活動失去了興趣,變得孤僻,並說她「沒有目標」。另一位醫生認為安樂死是必要的,因為肥胖是「一種確實嚴重且無法治癒的疾病」。

也許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是一個女人不斷被迫接受死亡的故事:

當一名衛生工作者詢問是否有人對失明患者實施安樂死時,一名提供者報告了四起此類案例。他們說,在其中一個案例中,一名「只看到影子」的老人是他妻子要求安樂死時的照顧者;他要她和他一起死。該提供者稱,在妻子「最終同意」被殺之前,這對夫婦與評估員進行了幾次預約。就在預定的安樂死前幾天,她意外死亡。

仔細閱讀一下:在妻子「最終同意」——也就是說,崩潰並同意——安樂死之前,這對夫婦與評估他們安樂死資格的人進行了幾次約會。其他提供者列舉了人們因悲傷而被安樂死的例子。對於任何關注加拿大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人來說,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這列火車上沒有煞車。 

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新選的里賈納天主教婦女聯盟主席琳達·馬達福德本月在薩斯喀徹溫省天主教健康協會大會上分享了她家人的經驗。

母親過世後,馬達福德的家人將父親轉移到薩斯卡通的一家護理機構。「就在第二天,我們收到了一封籠統的電子郵件,邀請我們去餐廳參加一場演講,」她說。主題?獲得安樂死。馬達福德補充說,存在「自上而下的推動力」。如果你不這樣做——如果你不接受這個想法;你應該是。我為那些感受到壓力的人擔心:「好吧,我的醫生建議這樣做。」或是『有人拿著寫字板過來不斷詢問。』

閱讀:加拿大婦女分享了護理中心對她父親實施安樂死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每日電訊報》本月報導的另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名加拿大婦女接受挽救生命的癌症手術的經歷當她即將進入手術室進行乳房切除術時,醫生建議她協助自殺。

這些事件似乎都沒有讓安樂死活動人士停下來。相反,他們不斷追求更多。

1016日,《金融郵報》發表安德魯·羅曼(Andrew Roman)的社論,題為「你應該能夠預訂女傭服務:魁北克將允許人們在臨終前預訂醫療援助。渥太華不應該試圖阻止它。人們應該有這個權利。當加拿大醫生因悲傷、肥胖、無家可歸、殘疾和過多其他疾病而對病人實施安樂死時,任何仍在爭論「權利」的人都不應該被認真對待。但羅曼認為,如果我們不允許這樣做,所有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都不會被殺害:

隨著加拿大人口持續老化,對於MAiD(臨終醫療照護)的需求只會增加。但是,由於癡呆(失智)症的發病率也在增加,病人同意的認知能力成為一個障礙。癡呆(失智)症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每五年增加一倍以上,從65-69歲人口的不到1%,增加到85歲以上人口的約25%

然後,羅曼寫道,揭示了對加拿大安樂死制度如何展開的驚人無知:

由於渥太華和魁北克法律中有眾多保障措施,沒有充分的理由阻止患者在病情無法給予同意之前提出預先請求;他們的醫生也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滿足病人事先規定的請求而成為罪犯。

沒有充分的理由嗎?保障措施?真是個笑話。他的結論是:

MAiD也受到省級法律和監管墮胎的同一醫學院的監管。渥太華應該修改《刑法》,完全免除 MAiD,並像墮胎一樣,讓醫療行業按照省級法規和患者的意願開展工作。

這就是:安樂死活動人士的最終目標。按需安樂死;獲得許可殺人的醫生。我們不必問自己,如果像羅曼這樣的人得逞的話會發生什麼事。這已經發生了。 


跟隨喬納森

喬納森的著作已被翻譯成六種以上語言,除了《LifeSiteNews》外,還發表在《國家郵報》、《國家評論》、《First Things》、《聯邦黨人》、《美國保守黨》、《溪流》、《猶太獨立報》、《漢密爾頓觀察家》、《改革派觀點》上。他是《歐洲保守黨》的特約編輯。

他的見解曾在CTVGlobal NewsCBC以及20多家廣播電台發表。他經常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的大學、高中、教會和其他活動中就各種社會議題發表演講。

他是《文化戰爭》、《眼見為實:為什麼我們的文化必須面對墮胎受害者》、《愛國者:愛爾蘭反墮胎運動不為人知的故事》、《草原雄獅:特德·拜菲爾德的生活與時代》的作者,也是合著者與 Blaise Alleyne討論協助自殺。

喬納森擔任加拿大生物倫理改革中心的通訊總監。

主題:生物倫理學 人口統計 安樂死 政治 - 加拿大

標記為:安德魯羅曼 美聯社 協助自殺 加拿大安樂死制度 安樂死 對精神疾病實施安樂死 金融郵報 女傭 主流媒體 媒體對安樂死的報道 臨終醫療援助 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