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神話誰抄誰? 以色列、巴比倫這兩個近東民族各自有各自的洪水神話,當然~神話不會完全相同,是抄襲還是沿革,又或者是「一個事實各自表述」....真的~只有神知道~ 在這裡來分析兩個人對洪水神話的說法,至於結果會怎樣...不知道,至少在我寫這前文的時候還不知道,搞不好基督教會逆轉成功,也搞不好依然一面倒。 白底黑字︰a2z 草綠︰何永坤《瞧!這個基督教》 黃︰兩者共同 水藍︰mocear 就在大量出土美索不達美亞的古帝國城址文物的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學家G.史密斯譯讀古代蘇美爾民族的「吉迦美爾史詩」時,忽然發現其中一段話,和聖經創世紀描述驚人的挪亞方舟大洪水非常相同。經過繼續的精細研究,史密斯認定挪亞方舟大洪水的原型,就是蘇美爾民族的洪水,猶太人的祭司不惜喪盡天良,抄襲這個蘇美爾洪水而捏造挪亞方舟大洪水,並寫在他們的經典內。 兩人開頭是差不多的。 G.史密斯就於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三日在英國「聖經考古學會」上宣讀他的發現,立即引起西歐各界的一場轟動。由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廟堂君子一向都奉猶太聖典為絕對的真理,不能接受創世紀有捏造之處,咸說有關挪亞大洪水與吉迦美爾史詩,只是個別細節的偶然巧合吧? G.史密斯沒有因為受到英國廟堂人物的批評而取消他的論據,反而決心親自前赴美索不達美亞南部巴比倫尼亞的巨大廢墟進行發掘,終於掘出數千塊泥版而加以整理復原,耗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經過精細的排比及分析,竟然如奇跡的證實他的論據:諸如放烏鴉和鴿子試探水情的情節;方舟停泊在山峰的描述;洪水持續的時間;兩者傳說的寓意也是人類因罪孽深重而受神的懲罰,而被神選為好人才能得救。兩者所差異的只是,《聖經》的挪亞,在蘇美爾神話中讀「烏納比斯添 Utnapirhtim」;《聖經》中只有一個視人命如芥草的惡神耶和華,而蘇美爾史詩中則有很多神出場,並不都是放洪水淹人的惡神。 就這兩點來看,除非諾亞與烏那比斯添有其他的意義,否則兩個音差這麼遠的人不太可能是同一個人。 又之後提到,烏那比斯添是「人類始祖」,在猶太教中該比擬為亞當,而不是諾亞。 蘇美爾民族的「吉迦美爾史詩」為數十二塊泥版,共三千多行。神話故事分六個部份。有關吉迦美爾史詩的洪水故事,就在第十一塊泥版中的一段。 由人類始祖烏納比斯添告訴吉迦美爾: 「我將我擁有的一切生物/全都推到舟子上;我的全家人及我的親戚/田裡的禽獸、工匠,我要他們全都登上舟子。(以上可見創世紀第七章七至十節)/我進了舟子,並關上艙門……/當曙光初露時/天際出現一朵烏雲/光明轉為黑陪/地上的兄弟再看不見彼此/天上的飛鳥也看不見對方/眾天神都懼怕(來臨中的)洪水/牠們逃跑,並攀上那稱為阿瑙(Anu)的天國/歷六日六夜/風和洪水向前進軍,暴雨淹沒大地(創世紀六章十節 「過了七天,洪水氾濫在地上」)/到第七天,暴雨才止(創世紀大洪水混雜兩個版本,一說一百五十天方止;另一說四十天才止,顯示有兩個祭司寫出不同的謊話)/全人類已為泥濘所覆蓋/而舟子則擱在列射山上(創世紀第八章四節說「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我把一隻由鴿放走,過不多時牠自行飛回來(創世紀八章九節,放鴿亦飛回來)/我再把一隻燕子放走,過不多時牠又飛回來(八章九節,則仍放鴿,亦飛回來)/因無法飛往陸地/我再把一隻烏鴉放走/這烏鴉飛去後,再沒飛回來(第八章十三節仍然放鴿亦再不回來了)。」 從上引「告迦美爾史詩」第十一塊泥版的記述,和聖經創世紀挪亞方舟大洪水的經文對照,清清楚楚可見創世紀大洪水的原型,就是吉迦美爾史詩的洪水。 與聖經大洪水經文對照,近似點大概有:「烏鴉和鴿子試探水情」、「方舟停泊在山峰」、「洪水持續的時間」、「人類因罪孽深重而受神的懲罰」、「義人才能得救」。然而這兩故事近似,就表示是猶太人的祭師抄襲蘇美爾神話而記於聖經中?這種結論未免過於草率。 首先,我們來設想一個問題,如果某小學這兩天的作文題目是「恐怖份子攻擊美國」。你想老師看到的作文簿內容會如何?我們會說這些學生都是抄襲的嗎? 這就是上述的「一個事實各自表述」了。 但是要注意的事情是,若兩個敘述的名詞越多「指向不同」,則描述同一事件的機率就越低。 「賓拉登派人開飛機撞紐約世貿」和「夏隆派人開飛機撞新加坡雙子星」兩句陳述之間,除非能找到這些名詞的連接之處,否則我們必須將之視為「舊文改寫」(如某些假見證文章,也不必怎樣,改個名字,斷章取義外帶關鍵部分胡說一番,就是個新的「見證」)或者「不同事件」。 我們要了解一件事,就是十九世紀所掘出蘇美爾史詩的泥版,大部分已破碎,只餘片斷僅可記錄傳世。幸而阿迦德民族承受了這個「告迦美爾史詩」的整體內容而得流傳下來。手上有本「古代世界神話」,其中有一篇「蘇美爾神話及阿迦德神話」,由當今被譽為「蘇美爾權成」的克籃瑪(Sir Noah Kramer)執筆,書中列的職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克拉克研究中心,亞述學教授和大學所屬博物館泥版典籍總監」。他在該長文中說 : 「阿卡德人的神話,與他們的蘇美爾原型迴然不同。然而,至少有兩種神話,即「伊絲姐爾(Ishtar)降到冥府」和「洪水滅世」,卻幾與眾所週知的蘇美爾「母本」毫無二致。 …… 「據這一神話所述,諸神所降的毀滅性災難之一,就是滅世洪水。相傳,人類之所以倖免滅絕,無非是由於阿拉哈西斯(Atrahasis)遵照埃阿(Ea)所囑造一巨舟將妻子家人、工匠、糧食、全部家雜以及草原動物——「一切食草者」載於舟中。以上所述,不啻為家喻戶曉、十分類似的蘇美爾、阿迦德和「聖經」有關洪水敘說的翻版。」 除古代蘇美爾民族之外,各民族如阿迦德人甚至亞述人和巴比倫人都是閃族的一支。阿迦德的神話也就被亞述人及巴比倫人所繼承,只是個別的神祇名稱不同,神話故事則無大異。所以「吉迦美爾史詩」的蘇美爾原型,由閃族所抄襲與繼承,猶太祭司捏造成自己的神話大洪水,是來源有目的。 「抄襲」神話與「整體」神話移植是有不同的。基督教將猶太教的經典作整體移植在聖經中而稱「舊約」,就不是「抄襲」而舊約創世紀不少神話的細小及個別的情節從蘇美爾史詩編寫過來,即使情節並非完全整體移植,亦是抄襲。 其實文章本來就是互抄的東西。(天下文章一大抄) 人對於所見所聞會滲入自己的寫作中,這也不是新聞。 蘇美爾人所說的洪水並非來自虛構,只不過加上神話的色彩。在西元一九二二年至三四年間,領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考古隊,進行以大規模發掘出蘇美爾首都吳爾古城的偉大英國考古學家胡利(Sir Leonard Woolley),就曾在吳爾城址牆下深十四米的地方挖出一系列古蘇美爾王陵墓;當工人照他指示再向下挖發現一層很厚的河床軟泥達三米;工人再在這厚軟泥床向下挖,他們發現了曾有人類居住的證據及物品。胡利經過檢驗看出遠古曾有一次洪水覆滅了一些不知甚麼居民,洪水退消以後一段時間,一些人來到此地,這就是蘇美爾人。 由此可知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同一起源的兩種神話」。 這和先前所說「同一事件的兩種陳述」具有不同的事實效力,同一事件的兩種陳述是針對某個特定的事件作「敘述」,比如說眾人對於「賓拉登911恐怖攻擊」作的各種文章都屬這類;同一起源的兩種神話卻是針對某固有的傳說(如洪水氾濫)作各自宗教、哲學、文化上的解釋,而造就出兩個擁有類同劇情的神話。 只是這兩個神話間的糾纏狀況更微妙,介於兩種情形之間,擁有類同的劇情細節,卻在神明系統、名稱上不搭,確實有一種盜版的感覺.... (以前台灣盜版日本漫畫也會亂改名字,【直譯「銅鑼衛門」】改成「小叮噹」就是其中之一。) 總之,聖經挪亞方舟大洪水抄襲蘇美爾民族史詩在考古學與文化人類學的光輝照耀下, 已成為全世界認知的事實。
當我們看到西元前2000年到西元前700的聖經記載某件事,又挖掘到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到西元前七百年的巴比倫有類似的記載,又挖掘到西元前兩千多年的蘇美人也有類似記載。我們的結論是什麼?難道就是一個「抄襲」而已? 這裡的前提有些是錯的。 第一個沒問題,只是所謂的「動機」有很多,有些是刻意的,有些卻只是「沾」到的。比如說某些八卦傢伙傳的八卦,這些看來只是純粹聊天打屁的話卻不斷的在傳遞、甚至改造某個事件,所以第一個前提的毛病在於這些「路邊社」的無明顯動機轉述行為上。 第二,當然,就常理來看應該是正確的(某些傢伙壓書沒發表被偷去發表,結果原版比盜版慢的事情當然也是有的),但是就考古來說,你所發現的卻未必是最古的東西,所以這也只能當參考。因為神話是一種連續性的流傳,要化為文字又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尤其是在那個沒有紙的地方。 第三...要看抄襲者的本事,有些抄襲者就只抄了其中一部分。 通常,抄襲論者都是假設猶太人抄襲巴比倫人的神話(蘇美爾民族的神話剛剛發現,還沒有人開始認真的說猶太人抄襲之)。而且是因為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受巴比倫文化影響,回耶路撒冷後才抄襲的。這樣的說法就必須找到:一、猶太人抄襲巴比倫人神話的動機。二、舊約聖經的神話資料必須晚於西元前538-458年(猶太人由巴比倫歸回)形成。三、舊約聖經的神話資料要與巴比倫的神話資料很接近。 「相似程度如何」比較難以判定(或者應該這樣說,判定了也沒有人信),但至少舊約的神話都是「一神論」的內涵,巴比倫的神話則是「多神論」,整個神學觀念與基礎是有截然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有點接近基督教與佛教的差異,所以抄襲論者只能說「這是猶太文士自己修改的」。 這就可能是上述的「抄一部分」。 也就是以原始故事的「現實面」作基礎,蓋上「耶和華」這個神明面。 不管是哪族的洪水神話,「神」的用途就是通知洪水快到了與準備下雨,其他部分則不需要任何神學根基。它不需要考慮是一個神還是一群神、這個神是不是全知全能、神善不善良,甚至神到底是怎樣讓洪水跑出來的。 所以這並不能當作什麼證據。 「動機」的話,一般抄襲論者會說猶太人在被擄到巴比倫以前沒有「創世觀」,所以才會想要架構一個「創世神話」。時間的問題等一下再討論,單單就動機來說,我們由聖經所記錄的資料看起來,當時的文士恐怕不至於有動機要抄異教徒的神話。姑且不論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僅短短的七十年,在這種時間內一個民族是否會忘記自己的傳統,而把敵人的傳統當自己的傳統(看台灣就大略可以瞭解,即使是民族相近還是融合的不太好),在這方面許多學者都已經質疑過了。以下引幾段聖經給大家參考: 七十年在現在可能是短的,但在當時大約是四到五代(第一代到達~第五代出生,每代年紀差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五代的時間夠不夠讓人「數典忘祖」就難說了~~ 而且,其實只要「一天」的接觸,文化的流通就存在,尤其是「傳說」(也就是現在的八卦~~~^^66)。 以斯拉記(西元前485年) 10:9-12「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眾人,三日之內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那日正是九月二十日,眾人都坐在神殿前的寬闊處;因這事,又因下大雨,就都戰兢。祭司以斯拉站起來,對他們說:你們有罪了;因你們娶了外邦的女子為妻,增添以色列人的罪惡。現在當向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認罪,遵行他的旨意,離絕這些國的民和外邦的女子。會眾都大聲回答說:我們必照著你的話行,」 尼希米記(西元前432年) 13:23-25「那些日子,我也見猶大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所說的是照著各族的方言。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 其中,以斯拉記更值得注意,因為這個「以斯拉」就是傳統上認為將摩西五經與先知書集結成聖經雛形的人。抄襲論者基本上也假設舊約聖經是在這時代完成(至少認為以斯拉扮演重要角色)。以上所引用的經文,僅僅是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的一小部分,當時的以斯拉與尼希米,根本是猶太種族主義者,要求要百姓與外國人分別出來,甚至已經結婚了的,也必須離婚。這樣的人,你說他會帶頭抄襲或容許聖經中抄襲其他民族的資料嗎? 種族主義者未必就不會抄襲別人的東西,這是兩碼子事情。 而且神話不同於方言,洪水神話一樣可以用猶太語言講出來(耶和華神話不就變成中文了?),而在某些有「民族主義」目的的人手上,要創造出「屬於猶太的巴比倫洪水神話」一樣可行。 最好的「前例」莫過於大陸的宣教唬爛文化片「河殤」和「神州」,你可以說那堆傢伙不愛中國嗎?不~他們九成很愛,但是也就因為如此而產生那種「有什麼希罕,我也有」的補償心理。 最後,是「時間」問題。到底摩西五經(一般被認為抄襲的部分)是否在西元538-485年以後才著作完成?這個問題本來很值得爭議,不過得要感謝死海古卷的挖掘,讓我們可以少爭論一點。死海古卷中,最古老的經卷是抄寫於西元前250年(有兩卷:出埃及記與利未記抄在同一卷,另一卷是撒母耳記),其中一卷正是摩西五經中的一卷。創世記(人家說抄襲神話就是指這卷)最早的抄本是西元前150年,但文字是特殊的「古希伯來文」(這種文字盛行於西元前600年左右)。這表示昆藍社群中擁有「古希伯來文創世記」的藏書(所以西元前150年才有的抄嘛!)。故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西元前600年,創世記已經存在了。 而且,昆藍社群是一個離群索居的教派,他們有的「古希伯來文創世記」也不可能是「原著」,一定是抄本而已。這樣說來,創世記的著作年代絕對是早於西元前600年(以色列人是西元前586年被擄到巴比倫)。這樣....創世記中的神話還有可能是抄巴比倫人的神話嗎? 這推論在整個文章中可謂「一顆老鼠屎」。 因為古文字未必要「古代人」才能寫,現在一樣有人能用拉丁文甚至希伯來文,難道這些人隨便寫張紙都是千年前的貨? (自己想想,紀元前150年有人用「古希伯來文」抄寫聖經,如果當時已經沒人用、沒人會,那麼不但抄起來很累又很容易錯,抄出來的東西也沒人看得懂,抄來作啥用?) 「文字」並非固定於某個時間的化石,用文字來定年是很不準的。 也就是說,紀元前150年的抄本就只能代表「紀元前150年(之前)有創世記神話」。 因此,不論就「相似度」、「動機」與「時間」來說,創世記抄襲巴比倫神話的可能性都是相當低的。然而,某程度近似的記載就在那裡,如果不是抄襲,那是什麼呢?呵呵!用學生作文例子想想就知道了,那就是「不同人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記載」。當然,基督徒會相信舊約記載的是最少加油添醋的。 蘇美人的記載年代比較早,大約在西元前1800年左右。不過,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就是來自兩河流域的蘇美城鎮。「亞伯拉罕」與「蘇美人」共有對同一個事件的不同記載,那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蘇美文件與舊約聖經的相似度比巴比倫文件高,尤其在洪水部分。但,仍然有基本的一神、多神差異。 這裡又出現一個可能性︰洪水神話是「亞伯拉罕時代」的猶太人從蘇美那邊抄來的,巴比倫也是抄蘇美的。 變成「一個神話,兩種傳說」。 還有~洪水神話中的「洪水事件」,極有可能只是灌水灌過頭的「兩河氾濫」,而不是「普世洪水」。 比較少人認為猶太人抄蘇美人的記載,那是因為猶太人後來進入埃及,跟蘇美人的接觸比較少,而且即使完全不考慮信仰的因素,用「影響」這個詞也比「抄襲」中肯多了。 其實天下文章一大抄,神話抄抄樂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基督徒大概不會接受這種說法。 套古爾德的話︰ 「難道只因大自然的和諧並非一種有計劃的預先安排,就使得它的美麗減色?或者只因為我們腦袋是由幾十億個神經細胞在運作,就讓我們不再對心靈的美妙和潛力,予以欣賞和讚嘆了嗎? 我得承認,我實在沒辦法了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也想說...我也沒辦法了解~~~= =666 一個神話是抄(OK~說好聽點,被「影響」)別人的,或者人類不是神捏出來的,就讓這個「神」與他的「愛」變得子虛烏有? 說真的,這樣的神也只是建築在人類自以為是心態上的幻影罷了。 一個真正真實存在的神明,不會因為人類去描述自然就變成灰。 以下附上SteelFinger、Yenchin的相關發言︰(以下綠色SteelFinger貼的原文,紅色Yenchin) 敘利亞泥版 根據洛杉磯時報和費城尋報的報導,知道羅馬大學的兩位教授──保羅馬太及格尼巴蟠第拿多在敘利亞北方的提勒、馬迪克城的古時伊布拉皇宮里(公元前2300至2500年)發掘了一萬七千片古代圖書泥版,這些泥版上面分別記載公元前2000至2900年的歷史事實;裡面有創世記11章14至17節所記載信心的先祖亞伯拉罕的六代祖宗希伯的事,舊約洪水泛濫的事,挪亞造方舟,和所多瑪 、蛾摩拉兩個城市被毀滅的問題,另外還有提到耶路撒冷,加薩,米吉多,夏瑣等城市,和當時的假神巴力,以斯他和基抹。(士師記11章24節) 這一件偉大的考古發現已經不知不覺地打倒了新神學派──就是不信聖經為神話語的高等批評學者──的謬論,他們一直盲目地認為創世記不過是一篇神話罷了。然而這些泥版的事實卻証明了聖經實在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它是 經得起考驗並且有事實為証明,叫相信的人可以得著益處和亮光。美國密西根大學聖經考古專家大衛挪爾甫利門博士表示近東歷史新的一頁已經開始了。這 是對舊約聖經研究的最偉大貢獻。 為了供以後有興趣的人了解我把一些相關的英文寫下︰ 伊布拉(Ebla) 文章中發現該堆的「保羅馬太」原文是 Paolo Matthiae,實際翻譯出所謂的「聖經內容」的考古學家叫 Giovanni Pettinato。 提勒、馬迪克城 Tell Mardikh (Tell 不須直接翻譯,在考古的意思上似乎是針對近東地區的「堆」) http://www.utexas.edu/courses/wilson/ant304/glossary/findlaygloss/tell.html 撇開那個被網友發現的筆誤(這才叫筆誤,對吧?)不談,先講個大概︰ (mocear按︰所謂的筆誤指的是被KIA網友發現的「伊布拉皇宮裡(公元前2300至2500年)發掘了一萬七千片古代圖書泥版,這些泥版上面分別記載公元前2000至2900年的歷史事實」這句話,紀元前2300年就「消失」的皇宮居然能放著記載紀元前2000年的事情,預言了300年~^^) Pettinato 從事著泥板翻譯,大約在 70 年代他宣稱一塊泥板中有平原上五座城的名字順序和聖經創世紀寫的一樣,但後來又撤回這項發現說只有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敘利亞政府為此不爽,以致於Pettinato 辭掉翻譯工作,改由一位 Alfonso Archi 進行,Archi研究泥板後得到的結論就是 Ebla 泥板裏的內容和聖經完全無關,結果此舉引發 Pettinato 的不爽,更叫他不爽的是 保羅馬太 也發文替 Archi 辯護,於是筆戰口水戰滿天飛...︰) 一個例子就是 Pettinato 認為泥板裏的 Sidamu 就是所多瑪,但Archi 在別的泥板裏發現 Sidamu 城的位置根本不對。 除了上述明顯的例子外,另外一些像大洪水,創世之類的神話也並非原文中所暗示的跟聖經 100% 相同,至於希伯「的故事」也頂多只是說第三代君王名叫 Eber「可能是」Ebrum。 Pettinato 和 Archi 所發的學術論文均在基督教及考古相關論文中發表,而目前一萬多個泥板發表的翻譯也才 120 片,要有定論還嫌太早(有定論的人滿天飛倒是真的)。 尼尼微古城圖書館 尼尼微城是最古老的八個城市中的一個,是亞述王國的首都。它在戰爭中被毀壞之後,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一直被埋藏在沙土裡,直到近世記中,才被法國考古家包特氏、英國考古家里約氏和其他考古家,經過了七、八十年時間才把它挖掘出來,這不單証明了聖經上所說的尼尼微城是確實有的,而且還堵住了批評者的話說聖經是神話的謬論。 而且在這個城市中,還掘出了這個城市的王,就是亞述王的圖書館,其中藏書大約有十萬塊楔形文字的泥磚。這些書籍裡面有歷史、字典、詩歌、祭禮、 合約、信札、又有許多藥方。另外還有描寫洪水的故事,它和聖經創世記沒有出入,並且還提到聖經所記的舊約人物像亞哈、西拿基立、西耳根等人,而這 些都是歷史中所沒有記過的著名人物。從這點也可以明確地証明聖經所記的人和事,並不是捏造或神話,而是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非常真實的。 尼尼微的大洪水傳說是 Gilgamesh 史詩,估計完成於公元前兩千年,比目前估計的創世紀著作早了至少一千年,因此很難否定「借用」的可能,至於所謂「沒有出入」,直接看史詩怎麼說。 剛剛發現的網站,撇開文字分析,其中附有 Gilgamesh 史詩大洪水之英文及中文翻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跟聖經比較: http://www.webjb.org/php/wen_zhai/wzdis.php?article=2715 一部份是過早的定論(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一部份是「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傳說」謬誤的實例...︰P 結果呢....戰果大概就是Yenchin所說的「過早的定論」造成的兩敗俱傷(或者不分勝負?)。大概還是得等這一萬多片翻譯完才有話說吧(這輩子不知道等不等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