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流行後的世界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22年03月號月刊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地!因為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穿舊了;其上的居民也要像蠓蟲死亡。惟有我賜的救恩永遠長存,我還的清白也不消失。」
以賽亞書
51:6
真的可以結束了嗎?最近幾週,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新聞報導充斥著樂觀的頭條新聞。在幾乎整個世界遭受兩年多的苦難之後,科學界已經發出信號,生活可能很快就會恢復「正常」。2022年2月16日,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發表聲明說:「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達到一個點,即新型冠狀病毒不再擾亂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時候它將不再是一個持續的危機--而是我們可以預防、保護和治療的東西。」
(1)
根據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協調員傑夫·齊恩茨的說法,我們正在迅速接近瓦倫斯基講話的那一刻。「由於所有這些進展和我們現在擁有的工具,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冠病毒不是危機而是我們可以防範和治療的時代,」齊恩茨說。(2)
隨著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和死亡率迅速下降,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員已開始放寬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一系列限制。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顧客在餐廳用餐前不再需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3)
西雅圖市所在地華盛頓州金縣的官員表示,他們將不再需要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餐館、酒吧、劇院和健身房。(4)
在馬薩諸塞州普羅溫斯敦,居民和訪客不再需要在當地機構出示疫苗接種證明。要求戴口罩的強制也已被取消。「我們正在學習與病毒共存並減輕病毒對我們社區的影響,」城鎮經理亞歷克斯·莫爾斯說。(5)
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官員也放寬了限制,不再要求顧客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口罩現在在營業場所是可選的。「我們的模型非常清楚地表明,現在解除面部遮蓋令是安全的。病例將繼續下降,這說明Omicron已經耗盡了我們社區的燃料,」丹佛公共衛生與環境執行董事
Bob McDonald表示。(6)
導致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仍然存在。它很可能永遠不會被根除。那麼,為什麼政府官員現在要放鬆限制呢?這些決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是美國民眾的民族情緒。2022年1月31日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發現,70%
的受訪者同意以下說法:「是時候接受新冠病毒的存在了,我們只需要繼續我們的生活。」(7)
官員們還可能擔心美國可能會出現類似於最近幾週在法國和加拿大所經歷的破壞性抗議活動的可能性。此外,新型冠狀病毒的Omicron變種具有傳染性,並且在美國傳播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現在至少73%
的美國人對它具有免疫力,這意味著大多數美國人至少對它有一定程度的保護2019冠狀病毒病。談到這一發展,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Ali
Mokdad
教授被引述說:「我們已經改變了。我們已經接觸過這種病毒,我們知道如何應對它。」他進一步說:「我很樂觀,即使我們在夏天激增,病例會增加,但住院和死亡人數不會。」(8)
截至2022
年2月25日撰寫本文時,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在過去六週內下降了驚人的90%。(9)
世界其他國家也在放寬限制。這包括英國,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現在是英國人學習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了。「現在是我們找回信心的時候了。我們不需要法律來強迫人們為他人著想。我們可以依靠這種對彼此的責任感。讓我們學會與這種病毒共存,」約翰遜說。他進一步補充說:「雖然大流行還沒有結束,但我們現在已經過了Omicron浪潮的頂峰。」
(10)
英格蘭公民不再需要戴口罩或出示疫苗通行證進入公共場所。(11)
其他歐洲領導人也表示樂觀。「請放心,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土耳其衛生部長法赫雷丁·科卡說。(12)
引用挪威衛生部長Ingvild
Kjerkol的話說:「現在是我們恢復日常生活的時候了。今晚,我們取消了大部分措施,這樣我們就可以更接近正常的生活了。」
(13)
最後,瑞士官員表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嚴重的危機將很快結束,流行階段可能開始」,因為宣布了放寬歐洲國家許多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限制的計劃。(14)
就連作為2020年最早實施嚴格新型冠狀病毒限制的國家之一的以色列國也宣布計劃擱置其Green
Pass Covid疫苗護照系統,因為感染病例已顯著下降。(15)
說在這次大流行中犯了錯誤是輕描淡寫的。2022年2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與大流行相關的限制措施,例如封鎖、學校停課和限制聚集規模,對減少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幾乎沒有影響。研究稱:「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封鎖、學校關閉、邊境關閉和限制集會對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有顯著影響。」然而,該研究確實發現,這些限制對實施此類措施的國家產生了「破壞性影響」。「它們有助於減少經濟活動,提高失業率,減少學校教育,造成政治動盪,助長家庭暴力,並破壞自由民主。」最後,研究報告的結論是,「這樣一個標準的利益成本計算導致了一個強有力的結論:封鎖應該被立即拒絕作為一個大流行病政策工具」。
(16)
事實上,封鎖已經產生了破壞性的影響。坦率地說,令人不安的是,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許多歐洲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都在模仿共產黨中國的行為,當然,中國是第一個嚴重限制其人口的國家。封鎖和隔離是世界末日電影和書籍的素材,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過去兩年的生活對這麼多人來說就像一場活生生的噩夢。
我祈禱這些積極的趨勢將繼續下去,並且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希望我們最終能夠度過這一流行病。然而,我們需要明白,即使大流行結束,大流行後的世界不僅會受到疾病的影響,還會受到強加給群眾的一系列限制的影響。當我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恢復「正常」並不是那麼簡單。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避開現金而採用非接觸式支付方式,這場大流行使美國更接近無現金社會。政府的刺激性支票在人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讓他們懷疑全民基本收入是否能幫助解決他們的困境。大批美國人離開辦公室在家工作,有些人可能永遠不會回去,而工人短缺加速了自動化的採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源源不斷的新聞導致了恐懼、恐慌和沮喪的流行。新型冠狀病毒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社會的結構,以至於新聞報導現在將經歷過大流行的年輕人稱為「世代新型冠狀病毒」或簡稱為「世代C」。這在一份報告中指出Axios於
2021年11月12日發布,標題為「『世代新型冠狀病毒』未來的持久變化。」
(17)
顯然,大流行的影響將持續多年,這個世界將永遠不會和以前一樣。
值得慶幸的是,儘管過去兩年很艱難,上帝並沒有離棄祂的子民。即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面臨挑戰,我們也會為我們的信仰找到成長和繁榮的機會。在這些危險的日子裡,大流行不會是我們面臨的最後一個挑戰,但我們知道,我們克服的每一個挑戰都會讓我們為面對下一場危機做好準備。使徒彼得明白,我們信仰的考驗最終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在彼得前書
1 章
7-9
節,他寫道:「這些試煉顯出你們信心的真實,比那經得起火的試驗、最後仍要衰殘的金子更為寶貴,必能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着稱讚、榮耀和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你們現在雖不見他,卻是信他,因此你們有無法形容、榮耀的大喜樂,因為你們達到了信心的目標,就是靈魂的救恩。」如果你還沒有悔改你的罪,把你的生命獻給上帝,我敦促你現在就這樣做。這樣做,你會找到力量來忍受即將發生的事情。耶穌在馬太福音
10:22
中應許,「……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會有更多的封鎖嗎?
除非出現任何不可預見的情況,否則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可能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線,然後最終被載入史冊。如果這條道路成立並且大流行真的結束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永遠告別封鎖?大流行的封鎖和隨之而來的過多限制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世界各國政府現在都明白,如果宣佈出現衛生緊急情況,大多數人都會遵守規定和限制。雖然總會有一些人抗議和反抗,但大多數人都表示願意遵守當局的限制性法令。有趣的是,The
Hill於2022年2月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敢於在標題中提出「即將到來:氣候封鎖?」(18)
乍一看,世界各國政府,甚至聯合國可以宣布封鎖以阻止氣候變化的想法似乎不太可能且牽強。他們永遠不會真的那樣做,對吧?然而,我們必須記住,當封鎖在2020年開始生效時,隨著排放量下降和污染消退,科學家們滔滔不絕地談論這些封鎖對環境的影響。根據2021年3月的一份報告,由於封鎖,2020年全球排放量下降了7%。報告接著說,「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排放量必須大約每兩年下降一次,相當於全球封鎖」如果要遏制氣候變化。(19)
因此,我們看到至少一些科學家認為封鎖對地球來說是一個淨積極因素,如果他們試圖在未來恢復這些限制性措施,我絲毫不會感到驚訝。2020年11月,被稱為紅十字會的援助組織宣布,氣候變化對世界的威脅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大。(20)
著名的億萬富翁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2020年8月寫道:
「新型冠狀病毒很糟糕。氣候變化可能會更糟。」
(21)
與此同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於2021年8月發布了一份報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將其稱為「人類的紅色代碼」。(22)
聯合國定於2022年2月28日發布另一份報告,《蘇格蘭人》稱這將是「迄今為止關於氣候變化對人類和地球影響的最嚴厲警告」。《蘇格蘭人》的文章接著引用了英國前首席科學家大衛·金爵士的話,他說:「絕對不能保證我們會從氣候變化的影響中恢復過來,除非我們都開始一起工作,而且比我們目前所做的要快得多,有效得多。」他還警告說:「每個單獨的國家都是由政府管理的,他們為自己的社區工作,那種自私的做法不適合這個挑戰。我們都必須明白這是一個共同的挑戰──我認為我們現在的情況與此有相當大的差距。」(23)長期以來,我一直相信氣候變化議程將成為試圖建立全球政府的催化劑。當我們有一位備受尊敬的公眾人物宣稱地方政府努力改善自己的社區是「自私的」時,很容易看出集體主義是那些擁有這種哲學人生觀的人的最終目標。此外,正如以賽亞書
51:6
所預言的那樣,隨著地球繼續「像衣服一樣老舊」,人類將變得越來越絕望。他們未來幾天的解決方案之一很容易就是氣候封鎖。
科學家、政治家和活動家長期以來一直敦促普通民眾採取措施幫助減緩氣候變化。常見的措施包括駕駛電動汽車、接受素食、在雜貨店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以及避免使用塑料吸管。這些行動當然沒有錯,但我們需要明白,做這些事情不會對大計劃產生可衡量的影響。根據《衛報》201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僅100家公司就產生了全球71%的排放量。(24)
此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國,據說佔地球上所有排放量的27%,這比發達國家所有其他國家的污染加起來還要多。(25)
至少可以說,說服中國改變其行為很難,因為這樣做會極大地阻礙這個亞洲國家的經濟產出。
不可否認,地球近年來經歷了山火、洪水、強風暴、旱災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然而,我仍然相信氣候變化的大部分原因實際上是上帝對罪惡世界的審判。啟示錄第
16
章明確指出,當審判傾倒時,人會「被大火烤焦」,我強烈懷疑這種情況正在發生。雖然千百年來,受造物已被罪極大地褻瀆,但我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
14:2-3
中的應許中得到安慰,它告訴我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不然,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好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 」
正是因為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的應許和盼望,彼得在彼得後書
3:13
中寫道:「然而,我們照著他的應許,仰望新天新地,其中有義居住。」
歐洲戰爭
2022年2月18日,發布了一份緊急報告,告知其讀者,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了多達190,000
名士兵。美國大使邁克爾·卡彭特稱其為「二戰以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動員」。(26)
所有跡像都表明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並於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軍隊在陸、海和空中對烏克蘭發動了攻擊。(27)
可悲的是,2022年2月28日,當我坐在辦公室裡時,烏克蘭和俄羅斯數百萬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數千人已經在戰鬥中喪生。(28)
在入侵開始的同一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向世界發出了不祥的警告,他說:「誰試圖阻止我們,更不用說對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製造威脅,必須知道俄羅斯的反應將是立即的導致你在歷史上從未見過的後果。」(29)
如果任何國家妨礙俄羅斯,這一聲明被廣泛認為是使用核武器的威脅。
美國、歐盟和加拿大迅速採取行動,對俄羅斯實施全面的新制裁。一些俄羅斯擁有的銀行已被禁止使用
Swift
國際支付系統,而大量俄羅斯資產已被凍結,以阻止普京政權為其戰時業務提供資金。俄羅斯擁有的實體已從歐盟證券交易所撤出。(30)
此外,俄羅斯中央銀行已被禁止與美元進行任何交易。(31)
在撰寫本文時,俄羅斯的貨幣盧布自戰爭開始不到一周前已經貶值了25%。(32)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選擇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而不是直接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干預,因為向烏克蘭派兵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你有兩個選擇。其一,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行動上與俄羅斯開戰。其二,確保一點,但凡違反國際法的國家,最終會為此付出代價。」
(33)
據說,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西方世界對其國家施加的限制感到憤怒,並於2022年2月27日採取了不祥之兆,下令將其核力量置於高度戒備狀態。(34)
據美聯社報導,一位匿名的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被引述說,普京「可能正在發揮力量,如果有誤判,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危險。」
(35)
在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中,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表示,如果他的國家受到威脅,他將向他的盟友弗拉基米爾·普京請求核武器。(36)
白俄羅斯位於烏克蘭北部邊境,白俄羅斯也與俄羅斯接壤。該國是俄羅斯的親密盟友。
如果俄羅斯以任何身份使用核武器,都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鑑於弗拉基米爾·普京對那些敢於阻止他入侵烏克蘭的人使用被許多人解釋為含蓄的威脅使用核武器的事實,事實證明,核武器的存在對整個地球及其居住者構成了非常真實和生死攸關的威脅。2019
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當時至少有13,865枚核彈頭存在。這些武器歸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所有。(37)
與二戰時期不同,核武器不再處於起步階段。現代武器比美軍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威力和破壞力要大得多,僅使用其中一種武器會造成驚人的破壞。如果使用多個核武器,很容易導致世界末日。
我祈禱目前還活著的人不會瘋狂到使用核武器。然而,有多種途徑可能導致全球戰爭。在這一點上,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所需要的只是北約國家的一顆流彈。雖然烏克蘭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但它的許多鄰國都是。《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定,對一個北約國家的攻擊被視為對所有北約國家的攻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教授Mary
Elise Sarotte
在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被引述說:「北約有30個成員國,我們都給了他們第5條。我認為美國人不明白這一點——這意味著我們有義務根據條約基本上保衛他們,如果他們受到俄羅斯的攻擊,我們就開戰。我們有義務將對愛沙尼亞的襲擊視為條約對芝加哥的襲擊,」教授警告說。她進一步說,「因此,如果第5條遭到入侵,這可能很快就不是烏克蘭的戰爭,而是我們的戰爭。」(38)
因此,即使是對北約國家最輕微的入侵也可能為前所未有的全球衝突提供藉口。
我們在這個現代時代對科技的依賴也可能在引發衝突中發揮作用。互聯網在我們國家的交通、航空、能源和銀行業中根深蒂固。因此,這些部門容易受到網絡攻擊和電腦黑客攻擊。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報導,美國情報官員已向喬·拜登總統提交了一份選項清單,這些選項可用於「進行旨在破壞俄羅斯維持其在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能力的大規模網絡攻擊」。一些提議的策略包括可能導致俄羅斯電網崩潰或火車脫軌的網絡攻擊。
(39)
如果拜登應該選擇這些選項,可以有把握地猜測,俄羅斯將進行實物報復並發動可能破壞美國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最近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黑客可以造成多大的破壞。2021年5月,針對殖民管道發起的網絡攻擊擾亂了美國東海岸的能源供應,並導致大量燃料短缺。那只是一次攻擊。多次協同攻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更複雜的是,現在正在討論網絡攻擊是否會觸發《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馬克華納假設性地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網絡攻擊很容易越過邊界並進入北約地區。「當你發起網絡攻擊時,它們不會識別地理邊界。其中一些網絡攻擊實際上可能會開始關閉波蘭東部的系統。如果你關閉波蘭醫院,因為他們無法獲得權力來照顧他們的人民,你正在迅速接近可能被視為違反北約第5條的行為……所以我們處於未知領域,」他說。(40)
經濟學家警告稱,烏克蘭戰爭可能會給本已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帶來進一步壓力。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因此預計衝突將成為「通脹衝擊」的根源。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經上漲了近70%,全球每桶石油的價格已經達到了2014年以來的最高成本,這將給加油站帶來更多的痛苦。(41)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提供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小麥供應。由於烏克蘭戰爭,小麥價格已躍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42) 2022年2月24日,《洛杉磯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第一次大流行。然後是衰退。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世界,還有什麼?」這篇文章繼續詳細介紹了歐洲戰爭如何「給美國人帶來新的焦慮和抑鬱浪潮,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試圖渡過前所未有的不穩定時期,包括公共衛生危機、經濟衰退、政治動盪、供應鏈問題和通貨膨脹。」
(43)
因此,我們看到,隨著我們從一場危機轉移到下一場危機,大流行後的世界將充滿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儆醒禱告,保持信心,記住我們的神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也不會拋棄我們!
感謝大家對這個事工的大力支持。這是動蕩的日子,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但我們會按照主的能力繼續前進。如果您有任何祈禱請求,我們邀請您按照我們的方式發送。每個請求總是得到單獨的關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與你們同在。阿門。 Samuel David Meyer
我們的支持者的善意捐贈使這份時事通訊成為可能。如果您想幫助我們,您可以將您的捐款發送到我們的郵寄地址或通過http://lasttrumpetnewsletter.org/donate在線捐款。
致謝
01. Associated Press, February 16, 2022, By Sara Burnett, http://apnews.com.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您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ltmmail.org
或郵寄至我們的郵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