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動盪特徵!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1404月號月刊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耶利米書177-8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細拉)」

 詩篇461-3

「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申命記316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以賽亞書41:10

在本期的《末次號筒月刊》中,我們將研究許多時事事件,這些事件表明我們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即使在撰寫本新聞通訊時,我們也見證了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民族在與民族對立起來,王國在與民族對立起來,有戰爭和戰爭風聲佔據著全球新聞來源的頭條。耶穌在馬太福音248中警告我們,這種情況將是「悲傷開始」,因此,我們可以預見,這個時代的動盪特徵將在未來數月和數年中加劇。

然而,儘管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我們都可以依靠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有力量承受可能跨越我們一生道路的任何麻煩或障礙。正如我們在以賽亞書41:10中讀到的:「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我希望閱讀此新聞通訊不會令您灰心,而應幫助每個人意識到我們多麼迫切地需要我們的救主。如果您還沒有完全將自己的心交給上帝,我敦促您現在就這樣做。

宣稱自己不斷壯大的俄羅斯!

近年來,全球舞台上出現了一種趨勢。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正在擴大其軍事實力,並在美國逐漸衰弱的同時開始主張自己。實際上,俄羅斯政府於201312月宣布,它正計劃大幅擴充其武裝力量。該計劃要求到2022年在新的軍事裝備上花費相當於6500億美元的費用,並招募500,000名專業士兵。(1)上述軍事裝備包括一艘新的隱形潛艇,據報導,這幾乎是無法探測到的淹沒在水中。最近部署的隱身潛艇「新羅西斯克」的艦長康斯坦丁·塔巴尼(Konstantin Tabachny)說:「由於潛艇發出的噪音和可見度極低,我們的潛在對手稱其為『黑洞』。潛艇的主要品質是無法探測。這整個項目確實符合其目標。」(2

儘管尚未確定俄羅斯的這些「潛在對手」可能是誰,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俄羅斯對美國的敵意與日俱增。俄羅斯與烏克蘭國家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激起了這種敵意。烏克蘭的流血抗議導致70多人死亡,至少超過570多人受傷,衝突於20142月下旬開始。(3)抗議活動最終導致烏克蘭前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被國家議會(Verkhovna Rada)彈劾。(4)針對這一發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宣布對雅努科維奇總統的彈劾是非法的。普京總統隨後假裝維持該地區的和平,將俄羅斯軍隊派往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5

隨著俄羅斯軍事力量在克里米亞接管,很明顯俄羅斯政府正試圖將克里米亞併入自己的國家,並於2014316日對克里米亞人民進行了全民投票。報告表明,有93%的克里米亞公民投票贊成脫離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6)在回應投票時,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不會承認在俄羅斯軍事干預的暴力和恐嚇威脅下進行的民意調查的結果。」聲明進一步說:「俄羅斯的行動是危險的,破壞穩定。軍事干預和違反國際法將為俄羅斯帶來越來越大的代價。」(72014321日,俄羅斯政府宣布已將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正式併入其國家。(8

許多世界領導人迅速批評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行動。關於此次危機,有人引用法國外交大臣勞倫·法比烏斯的話說:「(俄羅斯)必須承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國呼籲俄羅斯聯邦立即採取措施,避免烏克蘭毫無意義和危險的升級。」(9)加拿大還譴責俄羅斯的行動,並警告說俄羅斯可能會被西方八國集團或八國集團聯盟驅逐出境。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說:「(普京)總統普京的舉動使該國處於外交和經濟孤立的道路上,這很可能使俄羅斯完全退出八國集團。」(10)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卡梅倫說:「我認為,如果採取進一步措施,我們應該討論是否將俄羅斯永久退出八國集團。」他進一步說:「如果我們擺脫這場危機並且不採取行動,從長遠來看,我們將付出很高的代價。」(11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選擇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多名官員實施制裁。然而,這些制裁並沒有封鎖俄羅斯推進其計畫。事實上,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對制裁措施嗤之以鼻,並在一條發佈在網上並寫給「巴拉克·奧巴馬同志」的資訊中懷疑受影響的個人名單是否是惡作劇者的作品。(12)弗拉迪斯拉夫·蘇爾科夫(Vladislav Surkov)是受制裁的人之一,似乎並不十分擔心。「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榮譽。我沒有國外帳戶。在美國,唯一令我感興趣的是Tupac ShakurAllen GinsbergJackson Pollock。我不需要簽證即可接受他們的工作機會,而我什麼也沒有損失。(13)針對美國的製裁,俄羅斯選擇對美國官員實施制裁。這些官員包括白宮工作人員和參議員哈里·里德、羅伯特·梅嫩德斯、約翰·麥凱恩、瑪麗·蘭德瑞和丹·科茨。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也受到了制裁。」我們一再警告說,制裁是雙重手段,將像回飛鏢一樣襲擊美國。毫無疑問:我們將對每一個敵對勢力作出適當反應,俄羅斯外交部在一份正式聲明中說。 14

儘管有戲劇表演,但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表示,他無意對烏克蘭發動軍事干預。奧巴馬說:「我們不會進入烏克蘭的軍事旅行。我們要做的是動員我們所有的外交資源,以確保我們已經建立了強有力的國際聯繫,發出了明確的信息。」(15)奧巴馬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方式對以色列國防部長Moshe Yaalon印象並不深刻。實際上,根據2014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雅隆曾指責奧巴馬總統「表現出軟弱」。(16

有趣的是,在奧巴馬競選2012年大選期間,他嘲笑對手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暗示俄羅斯對美國構成威脅。奧巴馬在辯論中得意地宣布:「你說俄羅斯。不是基地組織。你說俄羅斯。由於冷戰已經結束了二十年,1980年代現在正呼籲要求其外交政策。」(17)然而,克里米亞被俄羅斯聯邦吞併可能只是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野心的冰山一角。根據最近的新聞報導,俄羅斯一直在悄悄地在拉丁美洲建立據點。普京已經向該地區派遣了海軍艦艇和遠程轟炸機,並且計劃在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和古巴建立基地。 來自印第安納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喬·唐納利說:「他們在前進。他們在我們無法工作的場景中工作,而且他們做得很好。」(18)順便說一句,也有報導說,伊朗和中國最近幾個月也在加強在拉丁美洲部署兵力。(19)確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戰爭和戰爭風聲」的時代。

聯合國準備搶佔互聯網控制權!

20143月的《末次號筒月刊》中,我就互聯網及其在即將到來的世界政府體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作了廣泛的論述。從那時起,關於萬維網的控制有了有趣的發展。201431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放棄對互聯網名稱與網絡地址分配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的控制,該公司通常以縮寫形式稱為ICANN。(20)結果,負責分配網址和互聯網域名以及其他管理職能的小組將過渡到全球治理狀態,最終可能會受到聯合國的控制。實際上,ICANN首席執行官FadiChehadé據報導,塞拉利昂表示有興趣在瑞士日內瓦設立辦事處,而這個城市恰好是聯合國在紐約市以外世界上最大的辦事處所在地。(21)這種事態發展引起了前美國國務院高級顧問克里斯蒂安·惠頓(Christian Whiton)的憤怒。雖然奧巴馬政府表示只是取消聯邦對非營利組織的監督,但我們應該假設ICANN最終將成為聯合國的一部分。如果聯合國控制了互聯網的目錄和交通信號,它可以徵收任何喜歡的稅。惠頓說:「這很可能始於對註冊域名徵稅,然後再擴大。」他進一步說:「在聯合國始終無能的控制之下,這可能意味著敵對的外國勢力使我們無法使用互聯網。」(22

當然,我們知道,互聯網的現代化身不僅充當先進的全球通信系統,而且充當全球貨幣交易的機制。就末世時間事件而言,該系統的監管機構可能很快被納入聯合國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場景,這似乎表明一個世界政府的建立越來越接近成為現實。但是,我不相信上帝會允許全球政府全面建立,這使我相信我們越來越接近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再來。

越來越常見的RFID微晶片!

近年來,無線射頻辨識或RFID微晶片的使用已變得越來越普遍。該技術使用射頻將數據和信息傳輸到晶片讀取器,通常用於庫存控制,並用作識別寵物和其他動物的植入物。(23)在美國國務院發行的護照卡中也可以找到該技術。(24)令人驚訝的是,2014年射頻識別(RFID)市場預計將增長17%,估計銷售額為92億美元。(25

沃爾特·迪士尼的主題公園現在已經以配備有無線射頻辨識微晶片的手鐲的形式採用了該技術。該手鐲被稱為MagicBand,使佩戴者只需將手腕擺在晶片讀取器前,即可進入公園或酒店房間,並用它來支付公園內的商品和餐飲費用。(26)甚至可以對設備進行編程,以告知迪士尼吉祥物附近的孩子的名字,從而允許迪士尼的各種角色以個人的方式向孩子稱呼。(27)這款新手鐲是否僅僅是無害的樂趣,它可以使用戶更方便地欣賞迪士尼樂園?有人可能會猜想,這種設備的用途更加邪惡,可以讓孩子適應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打開門以及為商品和服務付費只需揮手即可。從佩戴腕帶到手拿可植入晶片,這將是一個快速而容易的步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2004年批准了將可植入RFID微晶片用於人類的用途。(28

儘管無線射頻辨識晶片和標籤在現今時代越來越普遍,但使用這種技術並非沒有風險。事實上,專家警告說,無線射頻辨識晶片遠不安全,經常會讓用戶的個人資訊容易被盜賊獲取。福布斯(Forbes)撰稿人安迪格林伯格(Andy Greenberg)表示:「支援無線射頻辨識的信用卡數據可以輕易、廉價、不被發現地被盜,並用於欺詐交易。」(29)《今日美國》的專欄作家Kim Komando也表達了她的擔憂。Komando在她的網站上寫道:「你不必多疑,就可以擔心你的個人身份中內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安全性)影響。從遠處看,任何擁有合適設備的人都可以讀取晶片的內容。」(30

揭示了更多令人震驚的監視功能!

到現在為止,大多數美國人已經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例如國家安全局等政府機構正在使用先進的監視技術來監視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近幾個月來,這激起了極大的憤慨,我們正在慢慢地了解到,由於前舉報人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等舉報人,這些監視功能的先進程度。20143月,《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在一個未指定的外國,國家安全局有能力記錄 100該國的電話。已錄製的呼叫將存儲30天,最舊的呼叫將被刪除,因為該系統會保存新的呼叫,這被稱為神秘主義(MYSTIC)。(31)因此,國家安全局的分析師有能力返回到這些記錄的對話中的任何一個,並聆聽他們所說的話。國家安全局發言人Vanee Vines譴責了有關國家安全局活動的持續信息洩漏。Vines抱怨說:「連續不斷地有選擇地報告用於合法的美國外國情報活動的特定技術和通行費,極大地損害了美國及其盟國的國家安全,並使我們宣誓要保護的人處於危險之中。」(32

最近幾天,也有消息顯示,甚至連美國參議院也受到中央情報局或中央情報局的監視。作為回應,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公開譴責了中央情報局,抱怨政府機構越過邊界。里德在給美國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Eric Holder)的一封信中寫道:「中央情報局不僅干涉了國會對其活動的合法監督,而且似乎還試圖對其進行刑事調查來恐嚇其監督者。」里德進一步寫道:「中情局決定未經許可訪問立法部門的資源和工作成果絕對是無可辯駁的,無論其背景如何。」(33

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也強烈譴責美國政府機構進行的廣泛而不受限制的監視。Politico最近的新聞報導援引保羅為加利福尼亞人群準備的演講的高級文件,引用保羅的話說:「我不認識你,但我很擔心。如果中央情報局在監視國會,到底誰能阻止他們?我看著參議員的眼睛,我想我看到了真正的恐懼。也許這只是我的想像,但是我認為我對一個充滿權力,不悔改,不願放棄權力的情報界感到恐懼。」(34

同性戀在美國接受並慶祝!

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利堅合眾國發生了許多變化。這個國家改變的最劇烈的方式之一是對同性戀的普遍支持態度。儘管這種與聖經背道而馳的生活方式曾經被大多數美國人所鄙視,但如今它不僅被許多人,政府官員和公司所接受,而且也得到了慶祝。實際上,這家名叫Nabisco的公司最近發布了其蜂蜜蜂蜜全麥餅乾系列的廣告,該餅乾的主要特色是一個由兩個同性戀男人和一個嬰兒組成的家庭。在廣告的結尾,有畫外音說:「每個有益健康的家庭每天都有有益健康的小吃。」(35)通用汽車公司還發布了廣告,以正面的眼光描繪了同性戀。在他們的一則廣告中宣傳他們的名為Chevrolet Traverse的車輛,圖中顯示了一個由兩個同性戀男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組成的家庭。然後,廣告中的宣告:「當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不變時,一個家庭的樣子卻發生了變化。這是新的我們。」(36)通常在雪佛蘭品牌的另一則廣告中,展示了一對同性戀夫婦結婚的圖像。然後宣布:「就像舊愛一樣,新愛始於一個吻。像舊社區一樣,新社區仍然保持著我們的聯繫……面向整個新世界的全新陣容。」(37)這些廣告是在2014年冬季奧運會期間專門製作的,受到一家名為Landor Associates的品牌公司紐約辦事處的常務董事艾倫·亞當森(Allen Adamson)的稱讚。亞當森說:「行動勝於雄辯。在奧運會上佔一席之地的作用遠比新聞稿要強大。這是他們認為雪佛蘭代表什麼的非常明確的聲明。」(38)通用汽車的廣告是在可口可樂成為第一家在超級碗廣告中展示同性戀情侶的公司後不久發布的。這一發展使同性戀倡導組織GLAAD的首席執行官Sarah Kate Ellis感到高興。據報導,她宣布這些廣告「真實地反映了我們國家的結構,今天這個國家包括同性戀家庭。」(39)同性戀生活方式也在電視網絡迪士尼頻道上得到了推廣。2014126日,所謂的家庭友好型電視台播出了其電視節目「祝你好運查理」的一集,其中有一個年輕女孩和兩個女同性戀媽媽演出。(40

毫無疑問,美國對同性戀的看法已經改變。實際上,通常被認為是保守派的參與共和黨的政客們暗示,如果他們想在現代美國蓬勃發展,他們的政黨可能需要達成妥協。包括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他最近在回答有關同性婚姻的問題時對記者說:「我認為,共和黨為了變得更大,必須同意在社會問題上意見分歧。共和黨不會放棄讓很多人相信傳統婚姻的想法。但是共和黨還必須為年輕人和其他不想被這些問題所困擾的人找到一個地方。」(41

同時,關於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目前在密歇根州正在進行激烈的戰鬥。2014321日,美國地方法院法官伯納德·弗里德曼(Bernard Friedman)頒布裁決,推翻了密歇根州禁止同性婚姻的規定。作為回應,密歇根州總檢察長比爾·舒特(Bill Schuette)提出了一項緊急動議,要求中止弗里德曼法官的決定。不久之後,美國第六巡迴上訴法院准予了中止。(42)但是,在密西根州同性婚姻合法的短暫時期內,有100多對同性戀伴侶結婚。(43)在撰寫本文時,這些婚姻是否最終會被密歇根州認可還不得而知。

儘管人類為在美國使同性戀正常化做出了努力,但聖經對於上帝在此問題上的觀點是明確且不變的,並且沒有任何電視廣告或法院判決會改變上帝的心意。

2014年的乾旱仍在繼續!

正如大多數人所期望的,加利福尼亞州2014年的大旱災仍在持續。令人遺憾的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警告說,未來幾個月情況可能會惡化。在2014320日發布的報告中,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了以下警告:「加利福尼亞州繼續出現嚴重和普遍的乾旱狀況,這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和第三乾旱的冬天。由於今年冬天的降雨或降雪低於平均水平,並且預計冬季開始,預計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內陸大部分地區和猶他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東南部、俄克拉荷馬州西部和德克薩斯州大部分地區的乾旱將持續或加劇,到了四月為旱季。如果西部和西南部的乾旱持續存在,很可能導致活躍的山火季節,由於水位低和擴大節水措施,對農作物和牲畜的壓力仍然很大。」(44

可以預見,加利福尼亞州的乾旱使該州農業部門的人們的情緒受到抑制。哈里斯牧場(Harris Ranch)的高管威廉·布爾多(William Bourdeau)在調查乾旱和荒涼的田地時說:「您習慣到處走走,看到所有綠色。在正常的一年裡,有7200萬頭萵苣會從地面上掉下來。」(45)在談到番茄產量時,據加州番茄種植者協會主席布魯斯·羅明格(Bruce Rominger)的話說:「將損失數百萬噸的產量。這將對整個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46)由於杏仁樹需要大量水來維持生命,而且該州的水源稀缺,因此杏仁的生產也將受到影響。今年,杏仁的農作物產量可能會下降25%,根據薩克拉曼多蜜蜂公司發布的報告。(47

即使加利福尼亞州和美國其他地區都在努力抵抗普遍的乾旱,南美國家巴西也正在努力應對自己的乾旱。事實上,據20142月的數據顯示,巴西的乾旱已變得如此嚴重,以至現在有140多個城市正在配水。(48)巴西是大豆、咖啡、橙汁、糖和牛肉的主要生產國。(49)不僅在美國,而且全世界的食品價格都有可能繼續上漲。

最後,我鼓勵本通訊的每一位讀者充分表達您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信仰和信任。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4:27中對我們說的:「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是的,現今世界動盪不安,許多問題似乎只會在過去的每個月變得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們有一位救主,向我們許諾他不會離開我們,通過他,我們可以不懼怕,並在我們心中安寧。謝謝大家對這個事工的慷慨支持。我們末次號筒事工感到很榮幸能為您服務,我們將繼續努力,為現在和未來的幾個月乃至幾年為基督的事業而努力。如果您有任何祈禱的請求,請記住,我們始終在這裡為您祈禱,無論您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總是給予每一個禱告要求個人的關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恩典與和平歸於你們。

Samuel David Meyer

致謝

01. Ria Novosti, December 10, 2013, By Ria Novosti, Moscow, Russia, http://en.ria.ru.
02. RT News Service, November 28, 2013, By RT News Service, http://rt.com.
03. RT News Service, February 20, 2014, By RT News Service, http://rt.com.
04. Forbes, February 22, 2014, By Greg Satell, http://forbes.com.
05.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4, 2014, By Kathy Lally and Will Englund, http://washingtonpost.com.
06. Bloomberg News, March 16, 2014, By Stepan Kravchenko and Helena Bedwell, http://bloomberg.com.
07. Ibid.
08. RT News Service, March 21, 2014, By RT News Service, http://rt.com.
09.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16, 2014, By John Irish and Mark Heinrich, Paris, France.
10. AFP, March 3, 2014, By AFP, Ottawa, Canada.
11.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19, 2014, By Kylie MacLellan, William James, Julia Fiorreti, and Guy Faulconbrid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12. ABC News, March 17, 2014, By Kirit Radia, http://abcnews.go.com.
13. Ibid.
14.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20, 2014, By Maria Kiselyova, Moscow, Russia.
15. NBC 7, March 19, 2014, By Mark Mullen, Christina London, and R. Stickney, http://nbc7.com.
16.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18, 2014, By Jeffrey Heller and Alistair Lyon, Jerusalem, Israel.
17. The Blaze, March 1, 2014, By Dave Urbanski, http://theblaze.com.
18. The Hill, March 21, 2014, By Kristina Wong, http://thehill.com.
19. Ibid.
20.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4, 2014, By Craig Timberg, http://washingtonpost.com.
21. The Daily Caller, March 15, 2014, By Giuseppe Macri, http://dailycaller.com.
22. Ibid.
23. Wired, February 23, 2009, By Mike Olson, http://wired.com.
24.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ial Website, http://travel.state.gov.
25. IDTechEx, March 20, 2014, By Raghu Das, Cambridge, MA.
26. CBS Local News, January 8, 2014, By CBS Local News, http://miami.cbslocal.com.
27. Time Magazine, January 2, 2014, By Eliana Dockterman, http://time.com.
28. The Register, October 14, 2004, By Thomas C. Greene, http://theregister.com.
29. The News Star, February 27, 2014, By John Andrew Prime, http://thenewsstar.com.
30. Ibid.
31.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18, 2014, By Barton Gellman and Ashkan Soltani, http://washingtonpost.com.
32. Ibid.
33.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20, 2014, By Patricia Zengerle and Richard Cowan, http://reuters.com.
34. Politico, March 19, 2014, By Katie Glueck, http://politico.com.
35. Huffington Post, March 11, 2014, By Ron Dicker, http://huffingtonpost.com.
36. Associated Press, February 8, 2014, By Mae Anderson, New York, NY.
37. Ibid.
38. Ibid.
39. Ibid.
40. Christian Post, January 28, 2014, By Morgan Lee, http://christianpost.com.
41. CNS News, March 17, 2014, By Michael W. Chapman, http://cnsnews.com.
42. Detroit Free Press, March 22, 2014, By Paul Egan, http://freep.com.
43. Ibid.
44.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Statement, March 20, 2014, http://noaa.gov.
45. The Sacremento Bee, March 20, 2014, By Dale Kasler, http://sacbee.com.
46. Ibid.
47. Ibid.
48. RT News Service, February 16, 2014, By RT News, http://rt.com.
49. Ibid.

特別說明:現在可以在http://pastormeyer.org上訪問David J. Meyer牧師的一個新致敬網站

有關此新聞通訊的評論或主題建議,可以提交至editor@lasttrumpetnewsletter.org。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則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er@ltmmail.org或將其郵寄到我們的郵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