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樹還活著:我們是「不會消逝」的一代嗎?

https://www.prophecynewswatch.com/article.cfm?recent_news_id=6572

作者:Amir Tsarfati/Harbinger's Daily 
發表日期:20231220

 

希伯來書第一章說:「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曉諭列祖,在這末世,又藉著他的兒子曉諭我們,又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藉著他他創造了諸世界」因此,我們在這裡看到耶穌從未與先知的任何一節經文相矛盾。事實上,他繼續披著同樣的衣缽。

在他的事工即將結束時,耶穌在橄欖山上,周圍都是他的門徒。那時他的門徒中沒有一個是「基督徒」。他們是猶太人。

因此,耶穌在耶路撒冷時教導祂的猶太門徒。需要明確的是,在地球歷史上,除了以色列之外,耶路撒冷從來不是其他國家的首都。所以,在這裡,猶太彌賽亞在猶太人的猶太首都對他的猶太門徒說話。

我們必須明白,他的門徒問他的問題——他給了偉大、冗長和詳細的回答——是與猶太聖殿、彌賽亞和末世有關的真正的猶太問題。

當時沒有外邦人想到末日、彌賽亞或耶路撒冷的聖殿。耶穌正在與猶太人談論只有猶太人感興趣的猶太事務。他在橄欖山上發表演說。這就是為什麼馬太福音 24 章被稱為「橄欖山講道」。

順便說一句,他對他們的問題並沒有生氣。他清楚地了解他們的想法,並花時間給他們詳細的答案。首先,在第431節中,他向猶太門徒談到了猶太人的未來。但從第 32 節開始,他也給了他們對未來事物的不同看法。他正在談論其他事情,其他人,另一群人,順便說一句,他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向無花果樹學習

在馬太福音24 32-35 節中,耶穌說:「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在他對以色列以及以色列將要經歷的所有事情進行教導的過程中,他停下來告訴門徒:「現在聽著,我想讓你從無花果樹上學一個比喻。」換句話說,他清楚地表明,他所說的無花果樹並不是字面上的無花果樹;而是關於無花果樹。這是無花果樹的寓言——象徵著不同的東西。他基本上是在說:看,「當它的樹枝已經變嫩並長出葉子時,你知道」這不是「你認為」,也不是「你猜測」。這是「你知道夏天即將來臨。所以你也知道,當你看到...

再說一次,這不是當你談論它的時候,不是當你希望它的時候,也不是當你夢想它的時候。它是「當你看到」(用你的眼睛)「所有這些事情發生時,知道它就在附近。」不是200碼遠,不是200英里遠。在哪裡?「就在門口。」在那裡!

因此,耶穌提醒門徒,「看哪,無花果樹,還記得那棵無花果樹嗎?(馬太福音 21:18-20)那棵無花果樹死了,它會復活。」然後他說,「那棵樹『重生』的世代,直到這一切事都發生之前,那世代還沒有過去」(馬太福音 24:32-35)。什麼東西?祂復臨了。

神的話語永遠立定

天地都會過去,但耶穌的話不會過去。正如神透過以賽亞所說:「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40:8)。哇!

因此,耶穌停止了對以色列末世的整個描述,告訴他的門徒:「現在聽著。我現在想和你們說話,不是作為以色列人,而是作為我的追隨者。如果你們跟隨我,你們就可以逃脫毀滅。並且,如果你跟隨我並活著看到無花果樹開花就是這樣!那是最後一代。」哇!

在談論無花果樹之前,我們先談談「世代」這個詞。學者、神學家、教師和牧師一直在思考和爭論一代人的時間框架。有的說20年,有的30年,有的40年,還有的說更長。

但這些答案都不正確。我們需要明白,根據聖經,一代總是指人類的長壽。這意味著受孕和自然死亡之間的時間。因此,生活在同一時期的一群人的平均壽命就構成了一代人的長度。在洪水之前,聖經告訴我們人類的平均壽命超過900歲。如今,如果一個人活到100歲,他就是名人。

那麼,當耶穌說「這世代不會過去」(太 24:34)時,他指的是哪一代呢?他指的是那一代人將看到無花果樹復活。哇!

我相信他指的是見證了最重要的末日預言的信徒:無花果樹的「重生」——以色列復國。

以色列復國

聖經中用三種不同類型的樹來描述以色列:葡萄樹、無花果樹和橄欖樹。他們每個人都是其他事物的象徵。葡萄樹象徵以色列的屬靈特權(詩篇80章、以賽亞書5章和耶利米書2章)。無花果樹象徵以色列的民族特權(何西阿書9章、耶利米書24章,當然還有馬太福音24章)。橄欖樹代表以色列的宗教特權(何西阿書14章、以賽亞書17章、以賽亞書24章、詩篇 52篇、詩篇 128篇和羅馬書 11 章)。羅馬書十一章特別提到以色列是「好橄欖樹」,外邦人是「野橄欖樹」。原來橄欖樹的一些枝子被砍掉了,外邦人這棵野橄欖樹被接了上去。

因此,外邦信徒現在與以色列一起分享祝福——而不是代替以色列。事實上,教會可以相信神的應許,因為祂信守與以色列所立的約。無花果樹又復活了!它被詛咒了,但它並沒有永遠死亡。

當猶太人在1800 年代末開始返回以色列土地時,他們發現了馬克吐溫在他的旅行者日記中所寫的內容:「我一生中從未見過如此貧瘠的荒地,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一個活物。」所以上帝首先激勵猶太人返回他們的家。這就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意思——猶太人相信你的位置在錫安。所以,去以色列的願望就是那棵無花果樹復活的開始!在以西結書 36:8 中,神說:「以色列山哪,你必發枝條,為我的民以色列結果子,因為他們快要來到。 

主知道數十萬、後來數百萬的猶太人不可能在貧瘠的荒地上繁衍生息。它永遠不會起作用。那麼主做了什麼?他談到生育力,繁榮!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今天以色列出口糧食。雖然農場工人僅佔以色列勞動力的 3.8%,但他們生產了幾乎 100% 的食物。以色列乳牛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乳牛。以色列在從空氣中提取水的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發明了滴灌系統,並向世界各地出口海水淡化裝置。它使用太陽能的方式與其他國家不同。90%的廢水被淨化並回收用於農業。

以色列是地球上最小的國家之一,正在蓬勃發展。這就是神說的:「無花果樹正在發嫩。」

以西結書36章談到神如何醫治這片土地,為猶太人返回他們的土地做好準備。然後在以西結書第 37 章,以西結被帶到一個滿是乾骨頭的山谷。他非常害怕,問道:「這是什麼?」耶和華回答說:「人子啊,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看哪,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希望破滅了。我們完全被剪除了!』」

這意味著他們還活著,但還活著。就像一個有骨有皮的人——但絕望並認為上帝已經忘記了他。這就是猶太人從納粹死亡集中營被解放出來時我們看到的景象。男人、女人和孩子幾乎都還活著。皮包骨頭,但沒有希望。並集體相信,「上帝已經忘記了我們。」但神應許說:「我的民哪,我必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領你們進入以色列地。 」(以西結書 37:12)。

不是巴勒斯坦!不是阿拉伯土地!以色列的土地!

神已經做到了

然後他說:「我的民哪,我開你們的墳墓,使你們從墳墓中出來,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成就了。這是耶和華說的。 」(以西結書37:13-14)。哇!祂確實做到了。

於是,1948年,這個國家誕生了!即便如此,當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誕生時,每天都處於毀滅的邊緣──那一年、隔年、再一年的每一天。自 1948 年以來的每一天都是上帝的禮物,因為以色列本來應該被毀滅!

1948年進攻以色列的國家多次試圖摧毀這片土地,但每次都失敗了。1948年他們想要什麼?油?氣體?我們沒有這些。他們希望我們脫離一個國家的地位,這樣以色列的名字就不會再被人們記得。

然而,1948 年也是我們開始計算一代人的時候。想想以色列現代建國以來所發生的變化。以色列國土面積小、脆弱、不安全、危險且非常貧窮。與那時相比,今天的以色列安全、有保障、繁榮。但距離1948年已經過75年了。

我相信當主回來時,吹角日、贖罪日和住棚節將會在以色列人身上實現。猶太人每天早上都用希伯來語祈禱:「願我們的眼睛滿懷慈悲地注視您重返錫安。」他們希望他來,但他們不相信彌賽亞會第二次回來。他們認為他是第一次來。

猶太人也明白,在彌賽亞來臨之前,將會有一段可怕的災難時期。他們相信必須有一個偉大的悔改時刻。當神向以色列履行這些節期時,悔改和神在地球上與祂的子民同住就會發生,就像祂在前四個節期中所做的那樣。

教會和以色列的重要性在民數記10:1-2中上帝的命令中傳達了,摩西要製造兩個號角——兩個銀號角。為什麼是兩個?為什麼是銀?為什麼是號角?號角是宣布某人到來的一種方式。白銀是一種貴金屬,但並不完美。第二,因為地球上只有兩群人被上帝呼召:「你們是我的見證人。」 以賽亞書46章中的以色列和使徒行傳第一章中的教會。

在以色列的整個舊約歷史中,教會並不存在。但從教會誕生的那一刻起,以色列民族就被趕出了這片土地。直到1948年以後,兩者才共存,見證彌賽亞的來臨。號角已吹響!

你準備好了嗎?

有些基督徒已經準備好出發,有些則不然。其他人只是累了。不管怎樣,他們的態度似乎是:「我們還能在這裡待多久?」我的回應是《腓立比書》4:4:「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保羅接著肯定說:「主已經近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喜樂,為什麼我們需要「持定所承認的盼望,不可動搖,因為那應許的那是信實的」(希伯來書10:23)。

什麼希望?我們有福的希望!(提多書 2:13)。

他信守了哪些應許?他們全部!他所說的一切都已經發生了。正如他所說,以色列回到了這片土地。無花果樹還活著!

我們可以慶幸,我們是在這一代看到以色列的徵兆。而且,我們可以祝福以色列的聖者--神的羔羊,猶大支派的獅子。以馬內利--和平之君、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耶穌是「向外邦人啟示的光,也是[祂的]子民以色列的榮耀」(路加福音2:32)。而且,他很快就會再來!

原文發表於Harbinger's Daily - 經許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