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和死後生命

1.瀕死體驗簡介

https://www.near-death.com/religion/god-is-with-us/what-ndes-and-other-stes-teach-us-about-god-and-afterlife.html

在1975年,隨著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著名的《生生世世死後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瀕臨死亡的經歷併發出當代意識。公眾最近著迷,沒有意識到這些現像在整個有記錄的歷史中被描述過(柏拉圖共和國的Er故事是最著名的例子)。

2.定義瀕死經驗

在1979年,Alister Hardy先生開始探索各種宗教/精神/神秘經驗,並出版了他的著作《人的靈性本質》,他在書中報導了這些現象的一個「觸發因素」是「死亡前景」。在處理哈代原始樣本中的案例時,馬克福克斯在他的著作《宗教,靈性和瀕死體驗》中標註了這些「危機經歷」,因為不清楚某些人是否已經臨床死亡。福克斯發現這些「危機」案件和其他宗教經驗案件之間沒有什麼分別。

從瀕死經驗研究開始,一些研究人員已經將那些只有「接近死亡」的人與那些在短暫時間臨床死亡後復甦的人包括在一起。在他們澄清術語的努力中,彼得和伊麗莎白芬威克在他們的書《死亡的藝術》中創造了「臨時死亡經歷」這一術語,將那些接近死亡的人與那些在臨床死亡後復活的人分開。

繼續努力確定瀕死經驗的特徵,Vince Migliore使用了國際瀕死研究協會(IANDS)文件中的大量樣本,並將其發表在他的《天堂的衡量》一書中。比較193個臨床死亡個案的樣本和189個「類似瀕死經歷」(例如,神秘經驗)的描述樣本,並沒有接近死亡,Migliore發現瀕死經驗比神秘經驗更深入,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不幸的是,文獻中仍然沒有就瀕死經驗或其他宗教經驗達成一致的定義。

3.瀕死經驗的共性

人們可以而且確實擁有類似瀕死體驗的神秘經歷而不會死亡。聖保羅,他去天堂的出體經驗(OBE)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哥林多後書12章 )。瀕死經驗在宗教/神秘/精神體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的「觸發」是臨床死亡,我們現在有超過35年的研究,可以讓人們深入了解瀕死經驗教導我們關於上帝和來世的內容。

我從Jeff Long的《來世證明》一書開始,因為樣本的大小(N = 1300)以及613名受試者獲得客觀問卷這一事實。它們如下:

(1)瀕死經驗者報告提高了警覺性和意識。
(2)瀕死經驗者提供證據源自可驗證出體經驗。
(3)瀕死經驗者從出生時就失明了,在瀕死經驗期間報告的一種「異象」。
(4)瀕死經驗者在麻醉期間報告經驗。
(5)瀕死經驗者報告的生活評論包括體驗他人的感受。
(6)瀕死經驗者報告看到死去的親人,包括他們不知道的人,他們後來通過查看家庭照片被識別出來。
(7)作為兒童的瀕死經驗者報告說,他們擁有舊瀕死經驗者的每個瀕死經驗元素,無論他們的描述是在童年時還是在有童年經歷的成年人中被告知,都是如此。
(8)來自Long的數據庫中非英語的瀕死經驗者構成了跨文化瀕死經驗的最大集合,並提供了全世界瀕死經驗相同的證據。
(9)瀕死經驗者報告說他們的生活因瀕死經驗而改變,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改變是好的。

在這個「證據」列表中,我們可以添加雷蒙德•穆迪在其「永恆的瞥見」一書中描述的「共享死亡體驗」。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正在死去的個人床邊的人經歷了垂死的個人的第一個死亡時刻的開始,包括諸如替代現實、神秘之光、出體經驗、生命審查、不諳世故的或天堂般的領域、出現霧在死亡時。

4.瀕死經驗是世界宗教的基礎

一個多世紀以前,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經驗變種》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每間教會的創始人最初都歸功於他們與神的直接個人交流。」

他的研究得到了Evelyn Underhill工作的強化,他在實踐神秘主義中宣稱:
「每個宗教的神秘主義者都可以獲得這種明確無誤的體驗;當我們閱讀他們的陳述時,我們知道他們都在談論同樣的事情。」

在《早期文明中的來世概念》中,格雷戈里•舒山表示,瀕死經驗是世界宗教中來世的基礎。他的要點是:

(1)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聯繫的文化和關於死後生命信仰的時代之間存在顯著的一致性。
(2)這些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與瀕死經驗的核心要素大致相似。
(3)死後生命中這些一貫的信仰與不同宗教的廣泛分歧的創世神話形成鮮明對比。

換句話說,上述研究共同證明了瀕死經驗是一種全世界的現象,它是世界宗教中來世信仰的核心。有組織的宗教充其量只是二手的。

5.洞悉神與來世

利用社會科學家用來研究人類行為所有其他方面的相同工具,研究人員獲得了人類在現在和將來如何體驗上帝的新見解。以下9個發現是我個人認為最引人注目的:

a. 上帝(又名,終極現實/偉大精神)與我們同在,而不是遙遠

阿里斯特哈代先生在《人的屬性》中 指出,根據證據:

「[上帝]部分是超越的,並且感覺自己超越了自我,在一部分與祂聯合。」
「人的精神方面不是知識分子的產物。」

換句話說,來自瀕死經驗和其他宗教經驗的數據表明,平凡主義的上帝是終極現實;在「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的上帝」中,馬庫斯•博格(Marcus Borg)強調了聖經的全真。

b.審判是一種現實

在瀕死經驗中,經驗者經常被帶到神聖的法官/光明之中進行「生命審查」。這可能是令人恐懼、安慰,或兩者兼而有之;儘管如此,它真棒。在世界宗教中,審判幾乎是普遍的。

c.地獄不是永久

地獄是為了淨化和康復 - 而不是永恆的懲罰。在普遍主義,基督教會在其最初500年的盛行主義中,JW漢森提出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即普遍主義是早期基督教的主流神學。在西方,它在過去的1500年裡已經降級為少數派;然而,它是東方宗教的常態(例如,印度教、佛教)。

無論他們是否使用「普遍主義」這個詞,大量的瀕死經驗和/或宗教經驗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所有人都無條件地被上帝所愛,最終,所有人都將被「拯救」而不管宗教或教派。在第8章:宗教體驗研究揭示普遍主義原則中,在20位研究人員名單可以找到表達這種觀點。

但也有一個黑暗面。Nancy Evans Bush在J.Holden,B.Greyson和D.James 的《瀕死經驗手冊:三十年的調查》中使用21項研究(N = 1,828)提供她對令人痛苦的瀕死經驗者的分析。其中9項研究沒有令人痛苦的瀕死經驗,但其餘12項研究表明瀕死經驗的危害率為23%。 她的重磅發現之一是,任何人 - 不僅僅是「邪惡」的人 - 都可能面臨「審判時間」。地獄不是永久性的證據包括瀕死經驗在呼喚上帝(或在西方,耶穌)時從地獄中被救出的事實。

關於地獄無常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是18世紀的瀕死經驗,George De Benneville博士,他死於像消費性的疾病,並在42小時後醒來時復活。在他的天堂和地獄之旅中,他看到天使們在他們悔改時將人們帶出地獄並進入天堂。關於他的經歷的完整描述可以在第11章:18世紀的NDE:George de Benneville的案例中找到。

喬治•里奇(George Ritchie)在他的著作《回歸明天》和雷蒙德•迪(Raymond Moody)的著作《生命後的生命報告》(Reflections on Life After Life)中報導了被困在消極/地獄狀態的人們,因為有光明的人站在他們身邊等著拯救他們。詹姆斯麥克萊倫在他的書《奇妙事件》(Wondrous Events)中描述了一個7世紀的日本人對一位屠夫有著地獄般的死亡異象的描述,當他開始念誦阿彌陀佛的名字時,這種看法變得正面。Merete Jakobsen在「消極精神遭遇」中指出,消極精神經驗的解藥是祈禱和宗教儀式。

d.耶穌不是獨生子

耶穌在約翰福音中被稱為「獨生子」,在約翰福音第一封信中有一次被稱為「獨生子」,但其他新約作者都沒有提到這一點。還有一些聖經經文表明上帝是眾神之王(詩篇82:1、約翰福音10:30-36、但以理書2:47、哥林多前書8:5 )。雖然非基督徒有時會在他們的瀕死經驗和神秘經驗中遇到耶穌,但他們也會報告與其他神聖實體的遭遇。個人遇到的神聖生物在新加坡和保羅巴德漢姆的《 當代中國的宗教經驗》和《卡利斯•奧西斯和厄倫杜爾•哈爾德森的死亡時刻》中進行了討論。後面一本書比較了印度和美國人的死亡異象和不良資產。

e.什麼在你心中 - 不是你所相信的 - 重要的是什麼

宗教團體宣稱他們是通往上帝和救贖的唯一道路是完全錯誤的。瀕死經驗和其他宗教經歷(例如,死後交流、臨終的異象)充滿了天堂所有信仰和教派的人的故事。

f.「通過他們的行為,你會識別他們」

幾乎所有關於瀕死經驗的書籍和本文中提到的其他宗教經歷都說明了這些事件改變了人們的生命,一些作者在這一發現上花了整整一章文章。

g.意味著身心二元論

在《瀕死體驗手冊:三十年的調查》中,Jan Holden指出,迄今為止,試圖將目標放在醫院中讓瀕死經驗人在他們的出體經驗期間看到它們是不成功的。然而,150多年來,大量的真實感知軼事證明了瀕死經驗者脫離身體的現實。EF Kelly等人提出了關於身心二元論的其他證據。不可思議的心靈和Pim van Lommel的超越生命的意識。

h.輪迴是無法回答的問題

輪迴是東方宗教信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宗教中的「官方」立場是「不」,儘管英國和美國有25%的基督徒告訴我們他們相信這一點。支持輪迴的數據開始出現,因為這是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感知研究部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吉姆塔克(Jim Tucker)的著作《生命前的生命》(Life Before Life)是根據該部門文件報導的2,500個輪迴轉世案例而製作的。

i.瀕死經驗並非沒有懷疑論者

瀕死經驗吸引了眾多批評者,其中許多人只提供解釋而不是數據。對於瀕死經驗主要懷疑論者提出的問題的極好反駁可以在布魯斯格雷森關於《死亡經驗手冊:調查三十年》主題的章節中找到。

6. 結論

對瀕死經驗和其他精神經驗的研究拓寬了我們對上帝和來世的理解,並且是對當今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壓迫性宗教的重要反擊。多虧了過去150年的研究,我們現在對人類如何體驗上帝和來世的了解比在有史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多。

對我來說,Alister Hardy先生和宗教體驗研究中心的最大貢獻是證明宗教/精神/神秘經驗實際上是非常普遍的。出現的畫面是普遍的上帝和來世,是普遍的;它的基本要素是適合所有世界宗教的「現成」,但是「量身定制」適合所有宗教。普遍的是來自上帝;宗教的其餘部分是文化的。我祈禱我們繼續這項研究。

7. 參考

• Borg, M. (1997). The God We Never Knew: Beyond Dogmatic Religion to a More Authentic Contemporary Faith. San Francisco, CA: HarperSanFrancisco.
• Fenwick, P., & Fenwick, E. (2008). The art of dying. New York, NY: Continuum.
• Fox, M. (2003). Religion, spirituality and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New York, NY: Routledge.
• Hanson, J. W. (2007/1899). Universalism, the prevailing doctrine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during its first five hundred years. San Diego: St Alban Press.
• Hardy, A. (1997). The spiritual nature of man: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religious experience. Oxford, England: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Research Centr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9).
• Holden, J., Greyson, B., & James, D. (Eds.). (2009). The handbook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Thirty years of investigation. Santa Barbara, CA: Praeger/ABC-CLIO.
• Jakobsen, M. D. (1999). Negative spiritual experiences: Encounters with evil.. Lampeter, Wales: Religious Experience Research Centre.
• James, W. (1958).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New York, NY: Signet.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01).
• Kelly, E. W. & Kelly, E. F., et al. (2007). Toward a psych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E. F. Kelly, E. W. Kelly, A. Crabtree, A. Gauld, M. Grosso, & B. Greyson, Irreducible mind: Toward a psych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pp. 577-643). New York, NY: Rowman & Littlefield.
• Lommel, P. (2011). Consciousness beyond life: The science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HarperOne.
• Long, J., & Perry, P. (2010). 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ew York, NY: Harper One.
• McClenon, J. (1994). Wondrous events: Foundations of religious beliefs.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 Migliore, V. (2009). A measure of heaven: Near-death experience data analysis. Folsom, CA: Blossom Hill Books.
• Moody, R. (1975). Life after life: The investigation of a phenomenon - survival of bodily death. Covington, GA: Mockingbird Books.
• Moody, R. & Perry, P. (2010). Glimpses of eternity: Sharing a loved one's passage from this life to the next. Guideposts; Book Club Edition.
• Moody, R. (1977). Reflections on life after life. Bantam.
• Osis, K., and Haraldsson, E. (1977). At the Hour of Death. New York, NY: Avon.
• Ritchie, G. G., and Sherrill, E. (1978). Return from Tomorrow. Old Tappan, NJ: Sprite.
• Shushan, G. (2009). Conceptions of afterlife in early civilizations: Universalism, constructivism, and near-death experience. London, England: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 Tucker, J. (2005). Life before life: Children's memories of previous lives. New York, NY: St. Martin's.
• Underhill, E. (2006). Practical mysticism: A little book for normal people. Cosimo Classics.
• Yao, X & Badham, P. (2007).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8.關於Ken R. Vincent博士

Ken R. Vincent博士於1973年在北科羅拉多大學獲得諮詢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目前已退休,在休斯頓社區學院教授心理學和宗教經驗心理學。他是Alister Hardy精神體驗研究協會和國際近死亡研究協會(IANDS)的成員。Vincent博士是基督教普世主義者協會的創始董事會成員,也是 The Universalist Herald 網站的前任網站管理員。他的著作都包含了普遍主義思想的強烈暗流。在他的著作《魔法師:從瑣羅亞斯德到三位智者》中,他將魔法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與基督教進行了比較,並展示了兩種信仰中普遍復原的相似之處。在「瀕死經歷」的「上帝的異象」中,世界宗教的先知和先賢的智慧被疊加在現代瀕死體驗者的敘述上,以說明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文森特博士的著作《黃金線索:上帝拯救世界的承諾》記錄了聖經中對普遍拯救的堅定支持,以及對瀕死經驗和神秘/宗教/精神體驗的研究。這本在線書名為《上帝與我們同在:臨死和其他精神變革經驗教導我們關於上帝和來世》。有關此線上圖書的信函應發送至此電子郵件地址: professorvincent@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