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暴力的敗壞地球!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1109月號月刊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詩篇141-3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希伯來書116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提摩太前書66-8

「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

創世記611-13

在本期的《末次號筒月刊》中,我們將再次探討現今的時事,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確實生活在末世。對於許多人來說,我們可能會生活在末後的日子的想法使他們感到恐懼和痛苦。然而,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現在必須進行考驗和苦難才能實現上帝話語的預言。對於神的子民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變得越來越不舒服。然而,我們可以高興地知道我們的救主很快就會再來。

時代的跡象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然而,有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基督徒公開承認他們不希望主再來。相反,他們變得對這個世界越來越依戀,並試圖通過聲明「也許他會在一百年後再來」來推動我們神一生的榮耀出現。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再來不是我們應該懼怕的可怕事件。相反,這是上帝的每個孩子都渴望見到的事件。正如希伯來書13:14所說:「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 

基督教軟弱和不信日益增長!

我相信,如果基督徒不聽從耶穌的命令去警醒和祈禱,並「仰望」我們即將來臨的救贖,他們就會在精神上變得軟弱無力。可悲的是,儘管聖經確實強調了我們主的再來,但如今許多教會並沒有將世界末日視為重點,而這是許多新約聖經的重點。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教堂和神職人員正在尋求使他們的組織對主流更具吸引力。一個這樣的例子就是一個名為《基督校園十字軍》的事工,該事工計劃在2012年初更改其小組的名稱。該組織的新名稱將簡稱為「Cru」,因為基督的名稱被認為與一些。該事工副總裁史蒂夫·塞勒斯(Steve Sellers)說:我們覺得我們的名字正在阻礙我們完成任務。塞勒斯先生接著說:「這與政治上的正確性無關。它與我們如何有效地發揮上帝呼召我們所做的一切有關。」(1

為了進一步削弱主流基督教世界,定期發布新版本的聖經,有時每年發布數個版本。貝勒大學前校長戴維·萊爾·杰弗裡(David Lyle Jeffrey)對新版本的氾濫感嘆,他說:「我認為我們正越來越多地轉向多樣化的巴別翻譯。當我們的多樣性如此之多時,我們就會失去共同的聲音。實際上是從基督身體中的普通成員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混淆了聖經豐富智慧的錯誤陳述,應該使我們統一。」(2)惠頓學院的英語教授利蘭·雷肯(Leland Ryken)也有類似的看法。Ryken先生說:「當聖經翻譯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時,讀者將無法知道原始文本的真實含義。就像在同一場足球比賽中獲得四個不同的分數,或者在到達州中部一個城鎮時獲得三個相反的指示。」(3)在最近發布的各種聖經中,特別是三個引起了很大爭議。這些版本是NIV2011年修訂版,該版本經過重新設計以使用不分性別的語言(4);《新美國聖經》將以賽亞書7:14的段落改為「年輕女人」而不是「處女」(5);以及《通用英語聖經》,該書將耶穌的稱謂「人的兒子」改為「人類」(6

不幸的是,聖經版本的氾濫使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感到困惑和沮喪。在哥林多前書14:33中,使徒保羅寫道:「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當基督徒感到困惑時,他們在精神上變得脆弱。這在2010年皮尤研究調查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該調查發現只有50%的基督徒受訪者可以正確列出這四本福音書,只有63%的人知道創世記是聖經中的第一本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調查發現,無信仰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更容易正確回答有關基督教的問題。(7

儘管通常將美利堅合眾國視為主要的基督教國家,但在過去二十年中,自稱是世俗主義者或無神論者的人口增加了一倍,目前佔美國人口的15%。根據德國出版物《明鏡》(Der Spiegel)的一篇文章,美國的教堂每年損失多達一百萬名成員。在其他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差,因為法國40%的人口和德國27%的人口聲稱他們不相信上帝。(8)當我考慮現今西方世界的宗教情況時,我不禁想到保羅警告我們的帖撒羅尼迦後書23:「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 

我想鼓勵我所有的信徒保持堅強的信仰。現在聖經預言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耶穌告訴我們要注意的跡象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如果您感到困惑或沮喪,不確定自己的信仰,我敦促您向上帝大聲疾呼。如果你認真地學習聖經,並堅定不移地禱告,你就會在我們救主的恩典和知識上成長。儘管這個世界的懷疑論者可能會說些什麼,但我已經看到上帝在作工,我知道他在患難時期是我們的幫助者,在患病時期是我們的偉大醫師,在有需要時是我們的提供者,以及我們的安慰者在悲傷的時候。把心完全交給主,你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得到。

美國的新債務協議!

奧巴馬的前白宮辦公廳主任,現任芝加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曾經說過:「你永遠不希望一場嚴重的危機白白浪費。我的意思是給你一個機會去做你認為你以前做不到的事情。」(9)也許伊曼紐爾先生的哲學是美國國會議員的共識,他們使美國瀕臨債務違約的邊緣,然後又再度提高債務上限。這場危機具有精心設計的肥皂劇的所有印記,在連續不斷的主流新聞報導的幫助下,許多美國人擔心如果不達成新協議,會發生什麼。過去表現齣戲劇性的國會,一直等到最後一刻才達成協議,這不足為奇。

在國會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長期鬥爭之後,我們的立法者提出了一項債務協定,他們聲稱這項協定將立即實施大約9億美元的開支削減。此外,一個新的委員會已經成立,目的是在2013財年開始前找到並實施至少1.2萬億美元的削減開支計畫。(10)雖然削減預算開支似乎意義重大,但《福布斯》發表的一篇文章解釋了為什麼新政沒有解決美國的債務危機。「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現時預計,未來10年將不得不發行9.5萬億美元的新債。即使協定中提出的所有減債計畫都能實現(這是極不可能的),到2021年,仍將有7.1萬億美元的新債務積累。我們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11

新成立的委員會旨在尋找並實施削減預算的組織,由六名民主黨人和六名共和黨人組成。在民主黨方面,這個所謂的超級國會由馬薩諸塞州的約翰·克里參議員、華盛頓的帕蒂·穆雷參議員、蒙大拿州的麥克斯·鮑庫斯參議員、南卡羅來納州的詹姆斯·克萊本議員、馬里蘭州的克里斯··霍倫代表和馬里蘭州的澤維爾·貝塞拉代表組成。加利福尼亞在共和黨方面,超級國會議員是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喬恩·基爾,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Pat Toomey俄亥俄州參議員Rob Portman密歇根州代表Dave Camp密歇根州代表Fred Upton和德克薩斯州參議員Jeb Hensarling。(12)由12名男女組成的小組與總統一起組成13個理事會,美國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因為它們提出的任何立法都不能被國會其他議員所阻撓或修改。從本質上講,他們的任務是確定美國的命運。如果超級國會的立法未能通過,則新協議要求對國防、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其他計劃進行自動削減。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有趣的策略,因為如果所謂的超級國會不能通過所需的支出削減,削減將自動生效,並且雙方都可以說:「我們沒有這樣做。」他們的任務是確定美國的命運。如果超級國會的立法未能通過,則新協議要求對國防、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其他計劃進行自動削減。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有趣的策略,因為如果所謂的超級國會不能通過所需的支出削減,削減將自動生效,並且雙方都可以說:「我們沒有這樣做。」

儘管提高了債務上限,並且我們被告知災難已經避免,但是美國人民對其政府的表現極為不滿。現在,美國國會的支持率是歷史最低的14%。(13)此外,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最近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有46%的受訪者認為我們國會的大多數人都是敗壞的。(14)截至2011817日,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支持率降至微不足道的39%。(15

201185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降低了美國政府的信用評級。先前的信用等級為AAA,下調至AA +,前景為負面。標普在其官方報告中解釋了其降級的理由,並指出:「我們降低了對美國的長期評級,因為我們認為,關於提高法定債務上限的長期爭論以及相關的財政政策辯論表明,進一步的-包含公共支出(特別是應享權利)增長或達成增加收入協議的長期進展的可能性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小,並且仍將是一個有爭議且適當的過程。我們還認為,國會和政府本周同意的財政整頓計劃未達到我們認為在十年中期穩定整個政府債務負擔所必需的數額。」(16)有必要注意這樣的信用降級以前從未在美國發生過,這很可能只是個開始,因為將來進一步降級仍然是非常現實和合理的可能性。

還會有經濟衰退嗎?

在標準普爾信用評級被下調以及股市波動劇烈之後,許多經濟學家都在想我們是否會再度陷入衰退。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說:「現在回到衰退將是令人恐懼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或意願做出回應,而我們最初的出發點就是這樣的弱點。它不會像新的衰退一樣。它可能會感覺到就像大蕭條一樣。」(17)斯坦福大學金融學教授丹·達菲(Dan Duffie)也對此表示關注。達菲說:「到目前為止,這還不及2008年那麼糟糕,但它可能會變得更糟,因為主權債務問題比2008年的次級抵押貸款風險更俱全球性。」(18Webster Financial Corp.的經濟顧問Nicholas Perna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評論說:「我們如果我們今年度過衰退,我很幸運。經濟衰退的機率大大增加。」(19)有趣的是,拉斯穆森報告(Rasmussen Reports)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美國人認為2008年的經濟衰退從來沒有結束過。(20

儘管目前美國在技術上可能尚未陷入衰退,但經濟前景充其量是令人沮喪的。非營利性新聞集團ProPublica發布的最新報告提供了一些令人震驚的數據。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率在4月和6月之間僅為1.3%,20111月至3月之間為0.4%。自2008年以來,已經失去了近900萬份工作,其中只有180萬份工作恢復了。在過去28個月中,「官方」失業率一直徘徊在9%左右。(請記住,由於政府採用表格列出失業者的方法,因此官方的失業率總是比實際的失業率低得多。)報告還指出,要在十一年內恢復正常的失業率,每月需要創造210,000份工作。(21)不幸的是,在2011年的大多數月份中,工作增長甚至沒有達到210,0002011年,按月創造的就業機會如下:1-36,000份工作;(222-192,000份工作;(233-216,000份工作;(244-244,000份工作;(255-54,000份工作;(266-18,000份工作;(277-117,000份工作。(28

更糟糕的是,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在201181日將新的債務上限簽署為法律之後,美國財政部立即向該國的總債務增加了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承諾。這樣一來,美國現在的債務狀況就超過了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希臘、牙買加、黎巴嫩、意大利、愛爾蘭和冰島,這些國家的債務水平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29)由於過多的債務和糟糕的經濟狀況,美國人民現在面臨的嚴峻條件促使億萬富翁霍華德·馬克斯說:「除了平衡預算和發展經濟之外,我認為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點。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美國的生活水平可能會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下降。除非我們的商品提供更好的成本/收益討價還價,否則美國工人沒有理由繼續享有與其他國家工人相同的生活方式優勢。我只是不希望聽到許多政客在殘餘部分堅守這一現實。」(30

美國可能永遠不會回到曾經享有的繁榮水平。即使經濟確實有所改善,也將是一個漫長而坎顛簸旅程。在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日子裡,我很感激,儘管這個世界目前的狀況如何,我們仍可以相信我們的上帝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許多人並不富裕,也永遠不會富裕,但我堅信上帝會永遠給我們足夠的錢。無論主選擇給我們少多少錢,我們都可以處於和平與滿足的狀態。正如使徒保羅在給提摩太的第一封書中的第六章中所寫的那樣:「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充滿暴力的土地!

我們所處的動盪時期的另一個跡象是,吞噬了整個星球的暴亂之靈。自201012月以來,突尼斯、埃及、利比亞、巴林、敘利亞、也門、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約旦、摩洛哥、阿曼、科威特、黎巴嫩、毛里塔尼亞、沙特阿拉伯、蘇丹和西撒哈拉都有抗議,示威和騷亂。(31)儘管過去了幾個月,但動盪在某些地區仍在繼續甚至加劇;特別是在敘利亞。自20117月中旬以來,以色列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成千上萬的憤怒人們聚集在大街上,抗議高昂的生活費用。(32

惡劣的經濟條件和政府緊縮計劃的反彈也導致了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示威和騷亂。(33)在英國,倫敦和其他城市的地區在20118月初期陷入混亂狀態,騷亂者對建築物,車輛和垃圾場進行了焚燒,這些騷亂者對警員的殘暴行為感到憤怒。新聞報導顯示,截至2011815日,至少有186名警員受傷,有4人被殺(34),約3,100人被捕。(35

我在上個月的《末次號筒月刊》一期中寫道,美國的社會風騷並未緩解。實際上,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局勢變得如此嚴峻,以至於市長邁克爾·納特(Michael Nutter)實施宵禁,禁止所有1318歲的兒童在晚上9點後上街。新的宵禁是試圖平息那些已經進行暴力搶劫。納特市長說:「父母忽視了孩子,不知道他們在哪里或與誰在一起-將會發現自己與孩子一起在監獄裡度過珍貴時。」(36

令人遺憾的是,在芝加哥和美國其他各個城市中常見的暴力事件甚至已經蔓延到我的家鄉威斯康星州。201184日晚上,一群年輕人準備離開活動,襲擊了威斯康星州博覽會的與會者。據新聞報導,暴民在集市附近的街道上漫遊、毆打、用腳踢和以其他方式毆打受害者。一位目擊者說:「就像一個場景,需要國民警衛隊控制。」(37)另一位目擊者敘述了他的可怕經歷,他說:「我看到他們抓住了這個大概1415歲的白人。他們將他扔到路上,跳到他的身上開始打他。他們不停地踢他。一個女孩撿起一個施工標誌並把它推在他的身上。他們跑過去又不斷地踢他的臉。」(38

在《創世記》第6章中,上帝向挪亞宣告,他將發出洪水摧毀世界,因為地球已經腐敗並且「充滿了暴力」。在最後的日子裡,我們再次擁有一個充滿暴力的世界,上帝只會讓這種行為持續這麼長時間。耶穌在路加福音17:26中警告我們:「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 我們現在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騷動再次證明了聖經,並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救主即將再來。

獸印記到達了嗎?

大多數基督徒都熟悉《啟示錄》第十三章,以及關於在末日建立新制度的預言,這預言將迫使世界人民在想要買賣時在自己的右手或額頭上留下印記。多年來,諸如條形碼系統和射頻識別(RFID)標籤等技術已取得了許多進步。隨著技術的進步,基督徒經常想知道新的獸系統要實施要多長時間。20118月,宣布了一項新技術,該技術很可能是用來製造獸印記的工具。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在201181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種新的可延展技術,該技術可以輕鬆彎曲並可以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它是一種粘性薄膜,包含非常薄且靈活的電子和計算機組件陣列,可以應用於人體。該技術的開發考慮了健康監控;但是,該技術的其他潛在用途遠不止於此。這項新技術研究的合著者之一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表示:「我認為那裡的創意人士會想到我們甚至沒有想到的事情。」(39)《科學新聞》(Science News)上的一篇文章聲稱:「粘貼式電子設備在粘貼在胸部時會吸收人的心跳信號,粘貼在腿上時會吸收骨骼肌的活動,而粘貼在額頭上則吸收腦電波的信號。」(40)普林斯頓大學的納米工程師Michael McAlpine正在研究這項技術。「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這不僅限於迪克·特雷西(Dick Tracy)打電話給手腕上裝有手機的人。它的手腕本身就是設備的外殼,因此它始終與您在一起。」(41)據《科學雜誌》引用的研究人員說:「此處介紹的材料和力學思想使高性能電子功能與皮膚表面緊密,機械地『不可見』緊密而可靠地附著,從而繞開了先前方法的局限性」。(42)借助這項技術,人們很快將能夠獲得「印記」,這將使他們從字面上變成人類和電腦。

同時,建立新的無現金貨幣體系的努力正在穩步向前。據報導,20114月,緬因大學將開始測試一項新計劃,供學生在就餐區付費。技術總監Benny Veenhof表示:「該程序不會刷您的MaineCard,而是通過手掌來識別您的身份。它拍攝靜脈快照並創建黑色圖案,然後將其轉換為加密算法。」緬因大學的管理專業。(43)關於系統,黑熊餐廳運營總監凱西·基特里奇(Kathy Kittridge)表示:「與我交談的大多數人都看到了這種系統的運行速度,並認為這很酷。如果忘記了緬因卡,您將永遠握住你的手。」(44

20115月的一篇文章宣布,麥當勞正在歐洲安裝7,000個新型自助式觸摸屏信息亭。麥當勞歐洲區總裁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 Easterbrook)稱讚這項新技術為提高效率並建立有關其客戶訂購習慣的信息數據庫的一種方法。新信息亭不接受現金。 45

PayPal是一家匯款公司,廣泛用於通過互聯網進行人對人的電子貨幣交易,現在聲稱現金已過時。PayPal總裁斯科特·湯普森(Scott Thompson)說:「消費者越來越放棄傳統的付款方式,例如現金和支票,而轉向一種更現代的,隨時隨地的付款方式。我們相信,到2015年,數碼貨幣將在美國各地的本地商店接受。沃爾瑪。我們將不再需要攜帶錢包。」(46

最後,我知道如果空間允許的話,我可以在本新聞通訊中寫更多的東西。美國南部大部分地區仍然嚴重乾旱。在非洲國家索馬里,數百萬人正在挨餓。敘利亞的起義導致數千人喪生,並有可能與西方世界發生戰爭,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呼籲挑釁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從權力下台。地球繼續在全球範圍內震撼和動盪,包括在災難重重的日本大地震。這是真正的日子,與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不一樣。我非常感謝我們能夠依靠上帝幫助我們度過這些艱難的時期。在這些苦難時刻,當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忍受,但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中對我們說的:「那堅持到底的人將得救。」

感謝所有支持這個事工的人。這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但我感謝上帝有此機會。這是我的希望和祈禱,這對您,我們的讀者們是一個祝福。如果您有任何祈禱要求,請不要猶豫,將其發送給我們。我們將您的請願送至全能者寶座之前,我們將對每個請求進行單獨關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恩典與和平歸於你們。

Samuel David Meyer

致謝

01. Fox News, July 21, 2011, By Todd Starnes, http://foxnews.com.
02. The Kansas City Star, October 22, 2010, By Daniel Burke, http://kansascity.com.
03. Ibid.
04. The Reading Eagle, July 24, 2011, By Bill Uhrich, http://readingeagle.com.
05. Time Magazine, March 4, 2011, By Alexandra Silver, http://time.com.
06. Christian Post, July 13, 2011, By Nicola Menzie, http://christianpost.com.
07. Pew Research Center, September 28, 2010, By Pew Research, http://pewresearch.org.
08. Der Spiegel, August 11, 2011, By Hillmar Schmudt, http://www.spiegel.de.
09. YouTube Video, http://youtube.com/watch?v=1yeA_kHHLow
10. OMB Watch, August 16, 2011, By OMB Watch, http://ombwatch.org.
11. Forbes, August 1, 2011, By Peter Schiff, http://forbes.com.
12. The St. Louis Beacon, August 12, 2011, By Robert A. Cropf, http://stlbeacon.org.
13. CBS News, August 4, 2011, By CBS New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http://cbsnews.com.
14. Rasmussen Reports, July 27, 2011, By Rasmussen Reports, http://rasmussenreports.com.
15. ABC News, August 15, 2011, By Devin Dwyer, http://abcnews.com.
16. Standard And Poor's Official Report, August 5, 2011.
17. CNN Money, August 10, 2011, By Chris Isidore, http://money.cnn.com.
18. CNBC, August 11, 2011, By CNBC, http://cnbc.com.
19. Seeking Alpha, August 17, 2011, By Harlan Levy, http://seekingalpha.com.
20. Rasmussen Reports, August 9, 2011, By Rasmussen Reports, http://rasmussenreports.com.
21. ProPublica, August 2, 2011, By Braden Goyette, http://propublica.org.
22.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February 4, 2011.
23.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March 4, 2011.
24.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April 1, 2011.
25.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May 6, 2011.
26.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June 3, 2011.
27.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July 8, 2011.
28.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ficial Report, August 5, 2011.
29. AFP, August 3, 2011, By AFP, Washington, D.C.
30. Business Insider, July 22, 2011, By Courtney Comstock, http://businessinsider.com.
31. Wikipedia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ab_Spring.
32. CNBC, August 9, 2011, By Mark Koba, http://cnbc.com.
33. Ibid.
34. CNN, August 12, 2011, By Laura Smith-Spark, London, United Kingdom.
35. BBC News, August 15, 2011, By BBC News, http://bbc.co.uk.
36. The Daily Express, August 15, 2011, By The Daily Express, http://express.co.uk.
37. WTMJ4 News, August 5, 2011, By The WTMJ News Team, http://todaystmj4.com.
38. Ibid.
39. Science News, August 11, 2011, By Laura Sanders, http://sciencenews.org.
40. Ibid.
41. Ibid.
42. Newsy, August 12, 2011, By Charlie McKeague, http://newsy.com.
43. Maine Campus News, April 3, 2011, By Matthew Soucy, http://mainecampus.com.
44. Ibid.
45. Financial Times, May 15, 2011, By Louise Lucas, http://ft.com.
46. The Independent, July 1, 2011, By The Independent, http//independent.co.uk.

特別說明:現在可以在http://pastormeyer.org上訪問David J. Meyer牧師的一個新致敬網站

關於此新聞通訊的評論或主題建議可以提交至 editor@lasttrumpetnewsletter.org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則可以將電子郵件發送到prayer@ltmmail.org或郵寄到我們的郵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