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秩序的動靜!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1305月號月刊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 

創世記65

「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 

創世記611-12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

路加福音1726-30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哥林多後書614-17

在本期的《末次號筒月刊》中,我們將審慎地考慮最近的時事,這些事件表明,我們現在看到一個正在崛起的世界政府和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的煽動。幾千年來,有雄心壯志的個人一直在尋求實施一個單一的世界政府,一種世界宗教和一種世界貨幣體系。儘管人類作出了努力,但我們知道上帝堅決反對這樣的社會制度。事實上,根據創世紀10:25,上帝是如此反對一個世界的政府,以至於他在法勒的時代劃分了世界的各個大陸。這一事件最終被科學家稱為大陸漂移,使得在這個現代時代之前不可能建立一個真正的一個世界政府。然而,這並沒有阻止整個歷史上的有權勢者企圖建立擴張性帝國,他們希望該擴張性帝國能夠涵蓋世界上每個國家。一個這樣的例子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在1941130日的一次演講中宣稱:「我堅信1941年將是偉大的歐洲新秩序的歷史性年份。」(1)不用說,希特勒的野心不僅僅局限於歐洲,而且如果他成功地征服了自己的祖國,他當然也將繼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恐怖統治。我堅信,1941年將是偉大的歐洲新秩序的歷史性年份。

1990911日,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Bush)也談到了新秩序。他希望這能影響整個世界。布什總統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的講話中宣布:「我們今天站在一個獨特而非同尋常的時刻。波斯灣的危機雖然嚴重,但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可以邁向一個歷史性的時期。在這些動蕩的時代中,我們的第五個目標-一個新世界秩序-會出現:擺脫恐怖威脅,追求正義更堅強,尋求和平更安全。世界,東西方,北方和南方,都可以繁榮和睦相處,一百代人一直在尋找通往這條難以捉摸的和平之路,而一千場戰爭則遍及人類。今天,這個新世界正在為誕生而努力,這個世界與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完全不同。」(2

直到今天,我們繼續聽到世界領導人呼籲建立新世界秩序。實際上,美國副總統拜登最近發表講話說:「我們現在的肯定任務是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他進一步說:「由於全球秩序再次發生變化,並且世界機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十年中運作良好,因此需要加以加強,有些需要加以改變。」(3)全球經濟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例如,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俗稱金磚四國)正在採取措施,在其國家集團內建立新的貨幣體系。各國之間的這種新協議促使印度貿易部長稱金磚國家將「對本世紀的全球秩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4

可悲的是,全球化主義者的一個世界體系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人們相信兒童是一種資源,不屬於父母,而是整個社會。這種集體主義的理想是最近由主持MSNBC電視節目的哈里斯·佩里(Melissa Harris-Perry)博士頒布的。在一場演出的促銷中,哈里斯·佩里(Harris-Perry)發表了以下聲明:「我們從未在公共教育方面投入過多,因為我們一直都有一種私人的孩子觀念:您的孩子是您的,而您完全是您的孩子責任。我們還沒有一個非常集體的概念,就是這些孩子是我們的孩子,所以部分原因是我們必須突破這種私人觀念,即孩子屬於父母或孩子屬於家庭,並認識到孩子屬於整個社區。」 5

最近幾天有警告信號表明,正在對美國的孩子進行修飾,以放棄其作為美國公民的權利,並接受一個全球化的單一世界政府。例如,據報導,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Cedar Hills小學的四年級老師在她20131月授課的一堂課上指示她的學生在紙上寫下以下文字:「我願意放棄一些我的憲法權利,以便變得更安全或更保險。」(6)指導兒童寫作的句子的方法結構具有灌輸和洗腦的所有特徵。不用說,有些孩子的父母在聽到這項作業時並不高興。其中一名學生的父親宣稱:「我相信我們的憲法。我是一位資深人士;我自豪地服務了六年半,並致力於保護我們的權利。現在,每當我有人進來,並試圖用偏頗的觀點來污染我孩子的心靈時,……就沒有任何教育。」(7

新世界教宗!

我們生活的現今時代確實與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一樣。現在,我們看到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之一的結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本篤十六世於20132月辭職後,宣布即將離任的羅馬天主教教宗將被稱為「名譽教宗」,除了保留「教宗」頭銜外,他還將繼續穿白色教宗服。您的聖潔由宗教的信徒而來。因此,第一次有兩個同時居住的教宗,與天主教系統有關的人承認這種情況是非常不尋常的。梵蒂岡報紙《羅馬戀人》的編輯喬瓦尼·瑪麗亞·維安(Giovanni Maria Vian)說:「根據天主教教義和思想的演變,只有一位教宗。顯然這是一種新情況,但我認為不會有問題。」(8)瑞士神學家漢斯·庫恩(Hans Kueng)對這種安排不太樂觀。漢斯·庫恩說:「有了本篤十六世,影子教宗可能會退位,但仍然可以間接施加影響。」(9

2013313日, 來自阿根廷的紅衣主教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裡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成為了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的繼承人。這位新當選的教宗,就是後來人們所知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也是有史以來以地為被選為教宗的耶穌會信徒。貝爾格裡奧(Bergoglio)榮升教宗之位出乎人們的意料,也使很多人不禁好奇,在羅馬天主教會的獲選人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Ignatius Press的創始人耶穌會士約瑟夫·費西奧說:「一方面,耶穌會士不應該處於權威地位。另一方面,他們應該服從教會。」(11)國家天主教記者的記者托馬斯·里斯(Thomas Reese)進一步闡述了這一點。里斯說:「這是全新的領域。我們從未有過耶穌會教宗,所以我認為我們都在努力弄清這是如何工作的,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驚喜:給耶穌會士們帶來驚喜,給媒體們帶來驚喜,也可能給教宗方濟各斯帶來驚喜。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12

教宗方濟各已經表現出了按自己的規則行事的傾向。例如,20133月,他在傳統上只為男性舉行的儀式上公開為女性洗腳,引發爭議。13)這使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徒表達了不滿,而其他人,甚至是非天主教徒,都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賞。很明顯,天主教的體系將在未來的日子裡發生許多變化。

新教宗也表達了統一包括基督教派、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在內的世界宗教的願望。本質上,教宗方濟各似乎希望建立一個世界宗教。方濟各在20133月發表的講話中宣稱:「在這項工作(建設和平)中,宗教的作用至關重要。在人們忘記上帝的同時,不可能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橋樑。但是相反的是:不能在與他人無視的同時與上帝建立真正的聯繫。因此,加強各種宗教之間的對話非常重要,我特別考慮與伊斯蘭的對話。」(14)教宗方濟各在另一番講話中宣布,他和伊斯蘭教崇拜同一位上帝。「然後我向所有其他宗教傳統的親愛的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首先是穆斯林,他們敬拜活潑仁慈的獨一上帝,並祈求他和你們所有人。我真的很感激您的光臨:在其中,我看到了為實現人類共同利益而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意願的明確體現。」(15)方濟各甚至伸手向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表示,「他們是我們捍衛人類尊嚴,在人與人之間建立更和平共處並謹慎保護自然的寶貴盟友。」(16

各種宗教中的傑出人物讚揚了教宗方濟各的包羅萬象的做法。美國猶太人委員會宗教間事務國際主任拉比·戴維·羅森說:「我感到非常激動,樂觀和希望。他對天主教與猶太人的關係深有投入。」(17)阿根廷共和國伊斯蘭中心的官員蘇美爾·諾富裡(Sumer Noufouri)也表示讚賞,並指出教宗方濟各是「了解伊斯蘭教的尊敬的親對話人士」。努富裡進一步說,伊斯蘭教與阿根廷天主教會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對話與共存的模式,只要願意,它就可以出口到世界。」 18

教宗方濟各團結世界宗教的野心與聖經教義不符。在使徒保羅的第二封哥林多書信中,第614-17節,我們被特別告知不要與不信者在一起。「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如果我們希望上帝接納我們,我們就不會縱容或接受虛假的宗教。有趣的是,《時代雜誌》最近的一期封面刊登了教宗方濟各的照片,標題為「新世界教宗」。 19)雖然雜誌編輯可能一直試圖指出方濟各是最早起源於美洲的美洲教宗,但美洲曾經被認為是新世界,但它也可能有雙重含義,這暗示著這是新世界秩序教宗。

就像在挪亞時代一樣!

在路加福音17:26中,我們發現耶穌關於末日的警告如下。「就像在諾(挪亞)時代一樣,在人子時代也一樣。」創世記第6章描述了挪亞時代的世界狀況,在第5節中宣布:「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在第11節中,我們讀到:「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 我們現在生活在許多男人和女人的心充滿邪惡的時代,就像挪亞時代一樣,大地再次充滿了暴力。

2013415日,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發生了一次悲慘的暴力事件,這一悲慘的例子太過普遍了。參加者在被稱為波士頓馬拉松賽的賽跑中奔跑時,兩枚炸彈在終點線附近爆炸,炸傷了260多人,並奪走了3個人的生命。(20)此事件很快被政府官員標記為恐怖行為。一位白宮官員說:「任何帶有多種爆炸裝置的事件-看來都是-顯然是恐怖行為。」(21)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很快譴責了這次襲擊。奧巴馬在爆炸案發生後不久表示:「我們仍然不知道是誰做的,還是為什麼做的,人們在掌握所有事實之前不應該得出結論。但是請不要誤解:我們將深入研究這一點。我們將找出是誰做的。我們將找出他們這樣做的原因。」(22)襲擊發生後,由於警察和當局搜尋負責人員,恐懼籠罩了波士頓市。後來宣布,警方正在搜尋與爆炸案有關的兩名嫌疑人,分別是26歲的Tamerlan Tsarnaev19歲的Dzhokhar Tsarnaev。(23)這兩個人是兄弟,是從吉爾吉斯斯坦移居美國的,據信他們是穆斯林信徒。(242013419日,兩兄弟中的大兄弟Tamerlan在與警察的對峙中被槍殺。後來,小兄弟Dzhokhar躲藏在一艘位於住宅物業內的船中被捕(25),截至撰寫本文時,他被送往病情嚴重但穩定的醫院。(26

據報導,男孩的父親安佐爾·薩爾納耶夫(Anzor Tsarnaev)拒絕相信他的兒子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察爾納耶夫先生宣布:「我永遠不會相信我的孩子們會做得如此糟糕。我毫不懷疑他們已經成立了。」(27)同時,一些伊斯蘭派系很高興聽到爆炸案。「與基地組織有聯繫的穆斯林極端主義者」穆罕默德·卡拉比說:「美國人的血液並不比穆斯林的血液更為珍貴。讓美國人感受到我們的軍隊佔領伊拉克和阿富汗並殺死那裡的人民所承受的痛苦。」(28

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頓馬拉松爆炸和隨之而來的對嫌疑犯的追捕使波士頓市屈服。當成千上萬的全副武裝的警察在街上遊行,其他人則乘坐裝甲車時,這座城市被封鎖了,居民被告知不要離開家園。(29)該市的公共交通也停止運營。一位目擊者對現場進行瞭如下描述:「有些人正在去波士頓通勤,他們在公共汽車上發現自己無法坐火車,或者根本沒有任何旅行,然後當我們到達波士頓南站時完全封閉了。所以我們不得不轉身,它只是在街上很奇怪。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到處都是槍支,在警察那裡你知道。這有點嚇人。我從來沒有那樣看過。」(30)波士頓市長湯姆·梅尼諾(Tom Menino)為他以事實上的戒嚴形式封鎖這座城市的決定辯護。梅尼諾市長說:「這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和公共安全。」(31)這可能是美國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覽嗎?

可悲的是,在美國其他地區也發生了暴力和殘暴事件。例如,2013330日,在一大批年輕人開始毆打行人後,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區的壯麗大道地區逮捕了28名少年。社區活動家安德魯·霍姆斯(Andrew Holmes):「您有三到四百多名暴徒,跳著市中心的人。多人被捕,我提醒那些接到電話通知的父母說您的孩子被捕了-也許您需要檢查孩子。」。(32)在同一個週末,整個城市也發生了25次槍擊事件,其中兩次致命。(33)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暴民暴力也成為一個問題。據報導,201346日,一個56歲的男人在試圖將雜貨帶回家時被十到十五個少年團伙無情地毆打。暴力事件僅在目擊者撥打911並肇事者逃離後才停止。(34)當我讀到每天發生如此多的暴力時,我不禁感到耶穌的話已經實現了。我們生活的日子與挪亞的日子極為相似。

像羅得的日子!

近年來,同性戀生活方式,尤其是同性婚姻已成為美國文化的最前沿。隨著對這種生活方式的支持不斷增加,該運動似乎已獲得不可阻擋的動力。儘管我們以基督徒的身份了解到我們不能寬恕同性戀,但對於那些贊成同性戀的人來說,最近的推動力對於那些閱讀聖經的人來說並不奇怪。實際上,耶穌警告我們,同性戀在末日會很普遍。在路加福音17:28:30中,我們讀到以下內容:「與羅得時代一樣,他們也吃、喝、買、賣、種、建;但羅得去的那天從所多瑪出來的火和硫磺從天上降下來,將他們全部毀滅,直到人子顯露的那一天。」我們從創世紀知道第十九章說,同性戀是在所多瑪和蛾摩拉所犯的嚴重罪行之一。因此,同性戀在這個現代時代獲得瞭如此多的支持,這一事實實際上是預言的實現,也預示著耶穌即將來臨。

對同性戀生活方式的支持有時來自您可能會反對的人。實際上,通常被認為是保守派的共和黨一些成員公開宣布同意同性婚姻。20133月,俄亥俄州共和黨人羅伯·波特曼(Rob Portman)成為首位公開支持同性婚姻的參議員。在向他透露他的兒子是同性戀之後,他的立場發生了變化。波特曼參議員在哥倫布調度的社論中寫道:「我已經相信,如果兩個人準備畢生致力於在美好時光和不幸中互相愛護,政府不應該否認他們有結婚的機會。我不是那樣的我一直感覺到。作為一名議員,最近又作為參議員,我反對同性伴侶結婚。後來發生的事情使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自己的立場。」參議員進一步寫道:「知道我兒子是同性戀,促使我考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一位父親希望他的三個孩子與他們所愛的人過著幸福,有意義的生活。」(35

共和黨內部的戰略家們預測,在未來幾年中,同性婚姻將成為該黨內部的分裂問題。共和黨戰略家馬特·麥克科維克(Matt Mackowiak):「我確實認為該黨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並且在某個時候它將會達到頂峰。我的感覺是,黨內的一場平台之戰仍在八到十年之內,但是那一刻即將到來。」(36)表示支持同性婚姻的其他共和黨國會議員包括伊利諾伊州參議員馬克·柯克,紐約州代表理查德·漢納和佛羅里達州代表伊琳娜·羅斯·萊蒂寧。 37

主流基督教中的某些宗教人士也接受了同性婚姻。其中包括羅伯·貝爾(Rob Bell),他是密歇根州格蘭維爾市一家大型教堂的前牧師。貝爾在舊金山的格雷斯大教堂對觀眾講話時說:「是的,我是為了婚姻。我是為了忠誠。我是為了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女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一個男人。我認為錯失良機,我認為教會需要公正……這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必須確認人們。」(382013327日,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一名牧師奧利弗·懷特(Oliver White)出現在肖恩·漢尼提(Sean Hannity)的廣播節目中,辯論是否贊成同性婚姻。演出期間,懷特宣稱耶穌將婚姻定義為男女之間的婚姻是錯誤的。然後,他堅持認為耶穌將在當今時代採取不同的方法。「如果耶穌今天還活著,他會更傾向於說:『你知道,我一無所知……』」(39)也許奧利弗·懷特(Oliver White)從未讀過《啟示錄》 1:18,耶穌在信中說:「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耶穌基督今天還活著,他沒有改變他對同性婚姻的立場

多處必有地震!

像往常一樣,近幾天來地球繼續震盪。實際上,20134月,發生了無數地震,其中有些地震非常嚴重。417日,日本東京南部的火山島發生了十二次以上地震,其中包括6.2級地震。(40)同一天,日本東北部地區又發生了5.8級地震。(41)同樣在417日,中國雲南省發生了5.0級地震(42),巴布亞新幾內亞記錄到6.8級地震。(43)就在416日的前一天,一場大小為7.8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邊界,並奪走了至少三十五人的生命。(44)在美國,發生了五次地震,幅度最大的4.3級震撼了俄克拉荷馬州。(45)然而,最近幾天最致命的地震發生在2013420日的中國四川省。令人遺憾的是,這場災難性的震級為6.6級,奪去了將近200個人的生命,並造成12,000多人受傷。(46

局部地區會發生地震群。但是,我不禁注意到,四月份發生的許多重大地震發生在第16天到第20天之間。與典型的地震群不同,這些地震在世界各地發生,或者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47中所說:「多處必有地震」。地球現在幾乎一直在震動,這一事實是我們所處危險時期的另一個指標。

最後,我竭誠鼓勵本通訊的每一位讀者與上帝接觸。世上每天都有如此多令人痛苦的事情發生,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救主。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造物主從未遠離。就像在雅各書48中所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如果您尚未完全將自己的心交給上帝,我敦促您現在就這樣做。

感謝所有支持這個事工的人。我無法用言語充分表達我對您的好意和慷慨大方的感謝。請記住,如果您需要祈禱,我們會在這裡。如果你有任何禱告的要求,我們會樂意將你的祈求帶到全能者面前我們的代禱團隊始終為每個請求提供個人關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恩典與和平歸於你們。

Samuel David Meyer

致謝

01. Jewish Virtual Library, http://jewishvirtuallibrary.org, "Hitler's Speech at the Berlin Sports Palace, January 30, 1941"
02. Address Before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 September 11, 1990, By George Bush.
03. World Net Daily, April 7, 2013, By Aaron Klein, http://wnd.com.
04. Ibid.
05. CNS News, April 8, 2013, By Michael James, http://cnsnews.com.
06. The Blaze, April 12, 2013, By Madeleine Morgenstern, http://theblaze.com.
07. Ibid.
08. Associated Press, February 26, 2013, By Nicole Winfield, http://bigstory.ap.org.
09. Ibid.
10.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March 13, 2013, By Robert Marquand, http://csmonitor.com.
11. Religion News Service, March 15, 2013, By Alessandro Speciale, Vatican City.
12. Ibid.
13. Religion News Service, March 30, 2013, By Alessandro Speciale, Vatican City.
14.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22, 2013, By Philip Pullella, Vatican City.
15. Zenit, March 20, 2013, By Pope Francis (Translated by Peter Waymel), Vatican City.
16. Reuters News Service, March 20, 2013, By Philip Pullella, Vatican City.
17. Ibid.
18. Pittsburg Post-Gazette, March 17, 2013, By Ann Rodgers, Vatican City.
19. Time Magazine, March 13, 2013, By How Chua-Eoan, http://world.time.com.
20. Reuters News Service, April 23, 2013, By Scott Malone, Boston, MA.
21. New York Post, April 15, 2013, By Josh Margolin, Kirstan Conley, and Andy Soltis, Boston, MA.
22. The Ticket, April 15, 2013, By Olivier Knox and Rachel Rose Hartman, http://news.yahoo.com.
23. The Atlantic Wire, April 19, 2013, By Alexander Abad-Santos, http://theatlanticwire.com.
24.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20, 2013, By Andrew Tangel and Ashley Powers, http://latimes.com.
25. Huffington Post, April 19, 2013, By Steven Hoffer, http://huffingtonpost.com.
26.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pril 21, 2013, By Brad Knickerbocker, http://csmonitor.com.
27.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19, 2013, By Sergei L. Loiko, http://latimes.com.
28. Associated Press, April 15, 2013, By Jamal Halaby, Amman, Jordan.
29.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19, 2013, By Joe Tanfani, Devin Kelly, and Michael Muskal, Boston, MA.
30. The Post and Courier, April 20, 2013, By Natalie Caula, http://postandcourier.com.
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April 21, 2013, By Ryan Villarreal, http://ibtimes.com.
32. NBC News, April 1, 2013, By Alexandria Fisher, http://nbcchicago.com.
33. Huffington Post, April 1, 2013, By Joseph Erbentraut, http://huffingtonpost.com.
34. First Coast News, April 6, 2013, By First Coast News, Jacksonville, FL.
35. The Columbus Dispatch, March 15, 2013, By Rob Portman, http://dispatch.com.
36.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March 16, 2013, By Mark Guarino, http://csmonitor.com.
37.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2, 2013, By Sean Sullivan, http://washingtonpost.com.
38. The Christian Post, March 18, 2013, By Nicola Menzie, http://christianpost.com.
39. Breitbart, March 27, 2013, By Larry O'Connor, http://breitbart.com.
40. AsiaOne, April 17, 2013, By AFP, http://asiaone.com.sg, Tokyo, Japan.
41. Reuters News Service, April 17, 2013, By Kaori Kaneko, Tokyo, Japan.
42. First Post, April 17, 2013, By First Post, http://firstpost.com, Beijing, China.
43. Reuters News Service, April 17, 2013, By Paul Tait, Sydney, Australia.
44. Reuters News Service, April 16, 2013, By Gul Yousafzai, Quetta, Pakistan.
45.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pril 16, 2013, By Allison Terry, http://csmonitor.com.
46. Yahoo News, April 22, 2013, By Tammy Lee Morris, http://news.yahoo.com.

特別說明:現在可以在http://pastormeyer.org上訪問David J. Meyer牧師的一個新致敬網站

有關此新聞通訊的評論或主題建議,可以提交至editor@lasttrumpetnewsletter.org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則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er@ltmmail.org或將其郵寄到我們的郵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