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轉型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2101月號月刊

「弟兄們,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裡聚集,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現在或作就)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 

帖撒羅尼迦後書21-4

近四十年前,我的父親大衛·美亞(David J. Meyer)牧師撰寫了第一期《末次號筒月刊》。當時存在的世界與我們今天佔領的世界截然不同。羅納德·列根(Ronald Reagan)曾任美國總統。美國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每年22,000美元,(1)最低工資為每小時3美元35美分,(2)官方國債首次達到一萬億美元。(3)在這一點上,幾乎沒有美國人在家中擁有電腦,微軟尚未發布其第一版Windows,並且互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是一項基本技術。沒有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甚至DVD。在八十年代,世界似乎更簡單了,與今天相比幾乎是一個古樸的地方。然而,即使在那個時候,我父親預見了即將到來的危險,並以此通訊為平台向其他人發出警告,警告他們地球上將要面臨的麻煩。不過,我相信,即使他對我們剛剛經歷的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也感到驚訝。在我擔任《末次號筒》作者的十年中,我從未見過像2020年那樣引人注目的一年。很少有人未受傷害的渡過這一年。OnePoll進行的研究在最近對2,000名美國人的研究中發現,十分之八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正遭受「生存危機」的困擾。68%的受訪者表示,艱難的一年使他們「感到被擊敗」。(4)對於那些不熟悉的術語的人,生存危機是指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質疑。

當我們考慮美國遭受重創的平民情況時,難怪有這麼多人質疑他們的生命是否重要。然而,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知道我們很重要,因為我們的主和救世主耶穌基督很關心我們,走到髑髏地的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出懲罰。羅馬書6:23宣告說:「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使徒保羅還認識到,沒有與上帝永恆希望的生活是一種悲慘的經歷。哥林多前書15:19告訴我們:「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與往常一樣,我敦促本通訊的每一位讀者表達對上帝的信仰,希望和信任。即使沒有其他人可以,他也可以幫助我們。

經濟崩潰的邊緣

隨著群眾遭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經濟影響,在美國各地興起了帳篷城市。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家園,突然之間,他們無處可去。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區,兩個大型停車場已改成營地,該地區7500名無家可歸者中的一些人現在生活在骯髒的條件下。每個家庭都有一個面積為12平方英尺的空間,但是除了便攜式廁所和洗衣機之外,幾乎沒有為居住者提供任何便利。(5)鳳凰城的帳篷城市只是美國眾多城市之一。其他可以在紐約市;加利福尼亞洛杉磯;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以及其他許多大城市找到。(6)這個荒涼的現實是如何產生的?

當各州在20203月開始實施封城時,大多數州還暫停驅逐,以確保人們不會被趕出家園。儘管如此,普林斯頓大學驅逐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自從流感大流行開始以來,27座城市的16.2萬美國人被驅逐。在20209月,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宣佈全國範圍內禁止驅逐那些受流感影響的人。如果沒有禁令,多達4000美國人可能面臨驅逐和可能的無家可歸。(7然而,禁止遷離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它肯定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當這項措施確實結束時,我們會看到大量驅逐,這與我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任何經歷一樣。在撰寫本文時,估計欠業主和公用事業公司700億美元的欠租和公用事業費用。(8)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驅逐禁令原定於20201231日到期。但是,由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簽署的新通過的刺激法案將禁令延長至2021131日。(9)不祥的標題是《華爾街日報》在2020121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警告說:「隨著禁令到期,請期待歷史上最大的驅逐。」10

更糟的是,目前估計有五千萬美國人,其中包括1700萬兒童,正面臨飢餓。結果,尋求食物銀行援助的人數大大增加了。佐治亞州五家食物銀行的董事布萊恩·辛格爾頓(Bryan Singleton)表示:「我們已經進行了食品配送,實際上已經排成一行數百輛車來獲取食品。」同時,在紐約市,一個名為紐約食物銀行的組織在2020年向紐約人分發了7700萬份餐。這個數字比2019年的食物分發總數增加了70%。(11)人們顯然絕望了。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最近的一次食品和玩具贈品活動中,汽車排成15個街區。(12)在過去五個月中,總共有近800萬美國人陷入貧困。「自六月以來,我們每個月的貧困率都在持續上升」,聖母大學的James X. Sullivan教授感嘆。他進一步說:「有兩種方法可以抵消這種貧困趨勢的上升:一種是勞動力市場的顯著改善。另一個是來自聯邦政府的更多支持。考慮到病毒的狀態,短期內我不會打賭勞動力市場有顯著的改善。」13

2020年,企業也遭受了巨大的災難。許多標誌性品牌被迫申請破產,其中包括JC PenneyNeiman MarcusJ. Crew等零售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剛剛結束的一年中,估計有十萬家餐館關閉。(14)大流行的經濟困境造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當企業關閉時,失業率上升。當失業率上升時,人們無法支付房租,按揭和公用事業費用。當人們無法負擔住房費用時,他們就被趕出家門,地方政府便損失了本來可以通過財產稅收取的錢。總體而言,所有這些問題都削弱了美利堅合眾國。

為了應對由大流行引起的惡劣的經濟狀況,美國政府已製定刺激措施以支撐經濟。20203月通過的《CARES法案》是一項耗資超過2萬億美元的龐然大物。(15)隨著數月的拖累,用於各種救濟計劃的資金用完了,政府再次發現自己面臨著為刺激計劃提供更多資金的需求。民主控制的眾議院與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之間的談判持續了數月之久,而美國人民則陷入了困境。最終,為刺激計劃提供9000億美元的立法於202012月通過,並由特朗普總統於20201227日簽署。作為刺激計劃的一項規定,大多數美國人將直接獲得600美元的補貼。(16)然而,考慮到許多美國人欠下數千美元的房租和水電費,他們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所以600美元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未來我們可能會制定更多的刺激計劃。實際上,有人告訴我們喬·拜登(Joe Biden)贏得了2020年總統大選,併計劃於2021120日就職,他已經在計劃進一步刺激經濟。拜登在202012月發表講話時對觀眾說:已經在計劃進一步刺激。拜登在202012月發表講話時對觀眾說:已經在計劃進一步刺激。拜登在202012月發表講話時對觀眾說:「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中我們最黑暗的日子在我們前面,而不是在我們後面。國會本週完成了工作,我可以-我必須-要求他們明年再做一次」,拜登說,他呼籲制定更多刺激性立法。拜登期望有足夠的錢來提供失業保險,為衛生工作者購買防護設備,並提供足夠的錢來支付足以為3億美國人接種疫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17

令人驚訝的是,有跡象表明,拜登可能正在考慮對美國人民進行定期直接付款的系統。根據Business Insider發布的報告20201224日,拜登政府一直與安德魯·楊(Andrew Yang)的非盈利組織《人類前進》(Humanity Forward)進行討論。該組織提倡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普遍基本收入。(18)安德魯·楊(Andrew Yang)在2020年初選中競選美國總統作為民主黨人,他最著名的計劃是每月向每個成年美國人支付1000美元。作為一個概念,通用基本收入已經引起了相當大的興趣。實際上,加利福尼亞州斯托克頓市市長邁克爾·圖布斯(Michael Tubbs)啟動了一項名為「保證收入市長」的計劃。該計劃每月為各個城市的家庭提供500美元。 19)共有29個城市的市長簽署了向市民提供直接現金支付的協議。推特(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已提供1800萬美元,以資助該計劃。(20

在經濟緊急情況下提供刺激性檢查是一回事,但永久地向所有人分配資金將無法持續。美國今年已經在刺激計劃上花費了數萬億美元,官方國債很快將達到驚人的28萬億美元。(21)儘管發生了巨額支出,但美元兌其他多種貨幣的價值卻在下降,包括加元、澳元和歐元。(22)奇怪的是,被稱為盛寶銀行(Saxo Bank)的丹麥金融機構做出了所謂的「怪異預測」,即如果永久性基本收入計劃永久化,將來會發生什麼。宏觀策略師凱·範·彼得森(Kay Van-Petersen )表示:「社會被徹底瓦解的風險導致人們意識到,Covid-19措施不僅僅是恐慌,而是永久性的新普遍基本收入(UBI)現實的開始。」他進一步說:「UBI導致社會內部力量和結構及其在地理上的應用方式發生了地震性的重新平衡。」23

我強烈懷疑,如果將來提供免費的資金,這種資金將不會附帶條件。實際上,來自馬里蘭州的美國民主黨前眾議員約翰·德萊尼(John Delaney)最近建議,將美國民眾與1500美元的刺激付款掛鉤,就可以誘使他們接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根據我的判斷,我們必須激勵人們真正加快他們服用疫苗的思維」,德萊尼說。(24)此外,看到與數字貨幣聯繫在一起的新的普遍基本收入制度,我會感到驚訝,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快我國向無現金社會的發展。我也不得不想起父親多年前講道時所說的話。他建議,當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二章,許多人稱為「敵基督」中提到的「罪人」出現時,他可以誘使人們跟隨他,下令如果他們的所有債務得到寬恕,他們這樣做。因此,自由的金錢將使全體人民的獻身精神和靈魂喪生。我們知道許多人都在拼命地尋求擺脫當前混亂局面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地接受我們接受的解決方案。

疫苗已經到來

202011月有消息傳出,這家名為輝瑞(Pfizer)的製藥公司生產了針對Covid-19的疫苗,據稱該疫苗的有效性為90%,這一消息令人欣喜不已。此後不久,莫德納宣布他們也使用了有效的疫苗,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與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持久苦戰的第一線希望。到202012月,兩種疫苗都已獲准在美國緊急使用,目前正在開展為盡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的運動。

儘管有人告訴我們這兩種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但有趣的是,如果某些疫苗出現問題,則輝瑞和莫德納具有完全免於起訴的免疫力。換句話說,如果您先接種然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就不能對製藥商提起訴訟。不用說,很多美國人對服用疫苗持懷疑態度。一方面,歷史上沒有一種疫苗能像輝瑞公司和摩德納公司的冠狀病毒一樣快地開發出來。他們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就開發了新藥,並獲得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緊急授權。到目前為止,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於1967年向公眾提供,是有史以來最快的疫苗生產,歷時四年。(25

隨著疫苗的推廣工作正在進行,許多報導都顯示人們在注射疫苗後遭受了不良反應。202012月,據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正在調查對疫苗過敏反應的多種情況。「我們正在與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攜手合作,實際上我們一直在與英國同事密切合作,英國同事當然也報告了過敏反應。我認為我們將研究從這些反應中獲得的所有數據,以弄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我們還將嘗試了解疫苗的哪些成分可能有助於產生這些物質」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Peter Marks說。(26)在有關過敏反應的其他報導開始浮出水面之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修改了輝瑞疫苗的指南。他們現在說,如果您對疫苗成分有過敏反應史,則不要接種。(27)另一個有趣的轉折是,WPLG是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美國廣播公司的子公司,該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聲稱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對男性生育力的影響。這份簡短的報告告訴讀者,這樣做是為了向人們保證,可以安全地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文章最後說:「為了保護生育能力,有些男人可能要考慮在接種疫苗之前先凍結自己的精子。」28

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十分之四的美國人說他們不想服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因此,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計劃花費2.5億美元進行「全國教育運動」,以說服更多的人參加。(29)與此同時,喬·拜登(Joe Biden)希望看到他在白宮的頭100天裡接種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一億美國人疫苗。(30)值得一提的是,拜登確實說過,他認為接種疫苗不是強制性的。「我認為這不是強制性的。我不會要求它是強制性的。就像我認為不必在全國範圍內強制使用口罩一樣。作為美國總統,我將竭盡所能,鼓勵人們做正確的事,並在他們做事時證明這很重要」,拜登告知。(31

儘管政府可能不會正式強制接種疫苗,但拒絕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疫苗被批准用於緊急用途後,全國各地的僱主幾乎立即開始詢問是否可以合法地要求其僱員進行疫苗接種。「直到大約一個月前,我們還沒有很多客戶對此提出疑問。我們開始看到更多的動力」,律師事務所AlstonBird的布雷特·科伯恩(Brett Coburn)說。 32)為了回應對此話題的日益濃厚的興趣,被稱為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的政府機構發表了一項聲明,指出法律上允許僱主要求其員工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注射。根據聯邦法律,只有那些有殘疾或對宗教有真誠信仰的人可以免於接種疫苗。(33)關於僱主強迫接種疫苗的可能性,引述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生物倫理學教授亞瑟·卡普蘭說:「私人組織或公司更有可能要求您接種疫苗才能進入某場所。人們擔心總統,州長或縣行政長官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我認為這不會發生。」34

在上月的《末次號筒月刊》中,我報導了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計劃要求國際航班上的乘客提供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接種證明。另據透露,其他航空公司也在考慮相同的要求。現在,歐洲國家也可以實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要求。負責監督新型冠狀病毒接種在英國的部署的Nadhim Zahawi最近表示,拒絕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會被禁止進入餐館、酒吧、電影院和運動場館。(35)在法國,根據法新社在20201222日發布的報告,那些拒絕接種的人可能會被禁止使用公共交通。(36)此外,西班牙政府計劃編制一份拒絕接種疫苗的公民登記冊。該註冊表將與其他歐洲國家共享,並且可能會被用來限制旅行。(37

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希望能夠證明自己已經接種了疫苗。儘管會給接收者一張小的紙質卡,將其放在他們的錢包裡,但這些卡是手寫的,很容易丟失或偽造。因此,問題仍然在於如何將疫苗證明提供給需要疫苗的實體。因此,關於豁免護照和數碼證書的討論很多,其中一些已經在開發中。(38)然而,麻省理工學院揭示了一種沒有在新聞中引起太多關注的可能性。201912月,著名的研究所宣布他們已經開發了一種特殊的「量子點染料」。這種染料可以與疫苗一起注射,因此可以將人的病歷存儲在皮膚下的特殊標記中!這種染料用肉眼是看不見的。但是,可以使用配備特殊功能的智能手機進行存取。「在紙質疫苗接種卡經常丟失或根本不存在的地區,電子資料庫聞所未聞,這項技術可以快速、匿名地檢測患者疫苗接種史,確保每個兒童都接種疫苗」,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現在是賴斯大學生物工程教授的凱文·麥克休(Kevin McHugh)說。(39

我意識到上面的故事聽起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並且鑑於互聯網上假新聞的氾濫,我可以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人對此技術存在懷疑的態度。但是,以上引用的信息直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網站,因此我可以向您保證它是真實的。這種在皮膚下留下印記的系統,是否可以作為驗證自己是否接種過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方法?時間會證明這一點。

大腦的晶片

2018年,古怪的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向全世界發出了不祥的警告。隨著科學家和科技公司迅速開發新的人工智能(AI)技術,馬斯克擔心機器人將在未來佔領整個世界並奴役人類。「至少當有一個邪惡的獨裁者時,那個人就要死了。但是對於人工智能來說,不會有死亡。它會永遠存在。然後,您將擁有一個永生不朽的獨裁者,我們永遠無法擺脫它」,馬斯克警告。(40)考慮到潛在的危險,一個有理性的人可能會推測,人類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發展人工智能。然而,最近成為世界第三大富豪的馬斯克(41)考慮到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的其中一家公司被稱為Neuralink,正在開發「腦機介面」,該系統將使一個人成為半人和半機器。馬斯克聲稱這樣做可以使人類與機器人競爭。(42

令人毛骨悚然的技術被認為是糾正人腦損傷和癱瘓的一種方法。此外,據稱Neuralink的芯片將具有平衡人體荷爾蒙水平,從而改變人的情緒或感覺的能力。(43)馬斯克還聲稱,該芯片將使人類能夠聽到以前無法檢測到的聲音(44),並具有將音樂直接流到人腦的能力。(45

我意識到所有這些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的科幻小說。但是,Neuralink已經將它們的芯片植入了動物的大腦。20208月,馬斯克炫耀了一隻名為Gertrude的豬,並展示了Neuralink芯片如何使他們觀察她的神經活動。(46)我們知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將RFID微芯片拿到手中。現在我們看到正在為人腦開發一種芯片。我相信,每種技術都使世界更接近啟示錄13中所說的獸的印記。

最後,我們當然經歷正在進行的全球轉型。這種轉變帶來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極大的焦慮。然而,我們可以求助於我們的救主,他已答應幫助我們。希伯來書414-16宣告說:「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同樣,我們在希伯來書136中讀到:「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謝謝大家對這一事工的支持。我們知道現在很艱難,我們衷心感謝捐贈的每一美元。我們期待在神的幫助下並按照神的旨意在2021年繼續我們的事工。如果您有任何祈禱要求,我們總是邀請您發送禱告的信息。每個請求都會得到單獨的關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與大家同在。阿們。

Samuel David Meyer

通過支持者的慷慨捐助,使本新聞通訊成為可能。如果您想為我們提供幫助,您可以將您的捐款發送到我們的郵政地址或在線捐款,網址為http://lasttrumpetnewsletter.org/donate

致謝

01.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July 1982, http://census.gov.
02. US Department of Labor, http://dol.gov.

03. Politico, October 22, 2007, By Andrew Glass, http://politico.com.
04. Study Finds, December 17, 2020, By Chris Melore, http://studyfinds.org.
05. Reuters News Service, December 23, 2020, By Michelle Conlin, http://reuters.com.
06. Ibid.

07. Ibid.
08. Ibid.
09. US News & World Report, December 22, 2020, By Chelsea Cirruzzo, http://usnews.com.
10. The Street, December 13, 2020, By Mish, http://thestreet.com.
11. The Guardian, December 24, 2020, By Victoria Bekiempis, http://theguardian.com.
12. CBS Chicago, December 23, 2020, By Marissa Parta, http://chicago.cbslocal.com.
13.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16, 2020, By Heather Long, http://washingtonpost.com.
14. Forbes, December 28, 2020, By Robert Bovarnick, http://forbes.com.
1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http://home.treasury.gov.
16. Associated Press, December 28, 2020, By Jill Colvin, Lisa Mascaro, and Andrew Taylor, http://apnews.com.
17. Bloomberg News, December 22, 2020, By Jennifer Epstein, http://bloomberg.com.
18. Business Insider, December 24, 2020, By Juliana Kaplan, http://businessinsider.com.
19. Yahoo News, December 12, 2020, By Kristin Myers, http://news.yahoo.com.
20. CNBC, December 8, 2020, By Aria Bendix, http://cnbc.com.
21. Just the News, December 18, 2020, By Nicolas Ballasy, http://justthenews.com.
22. Bloomberg News, December 3, 2020, By Ruth Carson and Hooyeon Kim, http://bloomberg.com.
23. CNBC, December 8, 2020, By Sam Meredith, http://cnb.com.
24. WTHR, December 3, 2020, By TEGNA, http://wthr.com.
25. CNBC, December 17, 2020, By MacKenzie Sigalos, http://cnbc.com.
26. The Hill, December 19, 2020, By Tal Axelrod, http://thehill.com.
27. AFP, December 17, 2020, By AFP, http://timesofisrael.com.
28. WPLG Local News 10, December 20, 2020, By WPLG, http://local10.com.
29. CNBC, December 23, 2020, By MacKenzie Sigalos, http://cnbc.com.
30. The Hill, December 8, 2020, By Jessie Hellmann and Julia Manchester, http://thehill.com.
31. The Hill, December 4, 2020, By Julia Manchester, http://thehill.com.
32.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2, 2020, By Jena McGregor, http://washingtonpost.com.
33. CBS News, December 21, 2020, By Megan Cerullo, http://cbsnews.com.
34. USA Today, December 5, 2020, By Grace Hauck, http://usatoday.com.
35. Reuters News Service, November 30, 2020, By Guy Faulconbridge and Gareth Jones,  http://reuters.com. 
36. AFP, December 22, 2020, By AFP, http://barrons.com.

37. L’Unione Sarda, December 28, 2020, By L’Unione Sarda, https://www.unionesarda.it.
38. Axios, December 23, 2020, By Felix Salmon, http://axios.com.
3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cember 18, 2019, By Anne Trafton, http://news.mit.edu.
40. CNBC, April 6, 2018, By Ryan Browne, http://cnbc.com.
41. The Guardian, November 17, 2020, By Rupert Neate, http://theguardian.com.
42. CNBC, April 6, 2018, By Ryan Browne, http://cnbc.com.
43. Tech Times, August 4, 2020, By Isaiah Alonzo, http://techtimes.com.
44. The Independent, July 31, 2020, By Anthony Cuthbertson, http://independent.co.uk.
45. Popular Mechanics, July 23, 2020, By Courtney Linder, http://popularmechanics.com.
46. Reuters News Service, August 29, 2020, By Tina Bellon, http://reuters.com.

要了解有關我們事工和創始人大衛·美亞牧師的歷史的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pastormeyer.org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則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er@ltmmail.org或將其郵寄到我們的郵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