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2202月號月刊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

提摩太後書 3:1

當我們仔細研究新聞頭條時,一個共同的趨勢出現了,這是我們當前時代的主要特徵。這個趨勢可以用一個詞來描述:危險。字典將危險定義為「暴露於傷害、損失或破壞;嚴重的風險;危險」。(1)考慮到前兩年的事件,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已經有了很大的傷害、損失和破壞的風險。世界正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全球大部分人口正面臨危險和危害。那是些同步、連續複合的危機日子。因此,可以準確地說,今天的危險在各大洲都有普遍感受。無論你是來自北美、南美、歐洲、亞洲、非洲還是澳大利亞,我們都面臨著嚴重的危險。甚至世界上最偏遠的地區在最近幾周也遇到了風險,包括南極洲。事實上,早在202012月,智利的一個研究機構就報告了南極洲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最近,阿根廷La Esperanza基地的24名研究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儘管其中15人已完全接種疫苗。(2)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首次出現已經兩年多,但它仍然是全世界人們普遍擔心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益普索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35% 的受訪者表示,冠狀病毒是「他們國家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其中包括58%的韓國受訪者、51%的澳大利亞受訪者、50%的馬來西亞受訪者和48%的加拿大受訪者。(3) 然而,冠狀病毒並不是世界唯一面臨的問題。該研究的五分之一受訪者對通脹上升表示擔憂。(4) 其他最受關注的問題包括貧困、失業、政治腐敗、犯罪和暴力。總體而言,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國家的事情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5) 因此,我們看到苦難不僅限於少數幾個國家,而是遍及全球。

危險地帶

至於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在2022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2% 的受訪美國人表示,這個國家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此外,當被調查者被要求描述當今美國的狀況時,最常選擇的詞是「每況愈下」、「分裂」、「消極」、「迷失」和「糟糕」。6「每況愈下、分裂、懷疑民主、落後和退出——這就是美國人在進入2022年時的感受,」Hart Research Associates 的民意測驗專家Jeff Horwitt說。 (6) 結果還表明,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客普遍存在不滿情緒。只有39%的人對喬·拜登總統持正面看法,而48%的人持負面看法。對於民主黨,33%持正面看法,48%持負面看法。最後,34%的受訪者支持共和黨,而44%的受訪者表示負面情緒。 (7) 不用說,在他擔任總統一年之後,喬·拜登已被證明是相當不受歡迎的。根據皮尤研究中心,41%的美國人讚成拜登總統的工作表現。他的支持率在民主黨人中甚至步履蹣跚,自20219月以來已經下降了7個百分點。(8) 被稱為FiveThirtyEight的民調和政治分析網站報告說,喬·拜登在第一任期剛滿一年時的支持率是歷史上所有總統中第二差的。唯一在第一年後支持率較低的總統是他的直接前任唐納德·特朗普。(9)

美國人民的不滿真正有趣的是,它不僅限於政治光譜的一方。民主黨人、共和黨人、其他政黨和獨立人士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感到不安,這一事實使我們的國家處於不穩定的境地。事實上,《華盛頓郵報》進行並於202211日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現在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針對政府的暴力行為是正當的(10)

上述文章發表後,美國可能發生的內戰成為主流新聞反覆出現的話題。例如,《Marketwatch2022 1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引用了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芭芭拉·沃爾特教授的話,他說:「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心愛的民主正在衰落或走向戰爭。」然後她繼續說:「以與在其他地方看待事件相同的方式看待美國的事件,你會查看一份清單,評估導致內戰可能發生的每一個條件。你會發現,兩個多世紀前建立的民主國家美國已經進入了非常危險的領域。」 (11) 以類似的方式,《商業內幕》 2022115日的一份報告中引用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蒂莫西·斯奈德教授的話。「一類事件——美國現在看起來不太好,」斯奈德警告說。他進一步說,「那些真正研究這個話題的社會科學家中立地看待美國的指標,這表明我們正處於某種衝突的邊緣。」 (12) 國家公共廣播電台也決定加入這一新聞趨勢,他們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想像另一場美國內戰,但這次是在每個州」的文章。 該報告引用了弗吉尼亞大學政治中心的民意調查數據,該數據發現,在2020年投票給喬·拜登的人中,有41%的人表示,可能是「分裂國家的時候了」。(13)

所有這些關於美國內戰的喋喋不休是否被誇大了?我當然希望如此;然而,鑑於對該主題的關注程度,我們大家應該謹慎考慮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鑑於美國左翼和左翼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雙方很難在大多數問題上和解或找到共同點。不同的觀點真的會引發戰爭嗎?我懷疑有些問題可能。例如,如果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 年在美國使墮胎合法化的羅伊訴韋德案,我可以想像自由主義者會如此憤怒以至於他們願意拿起武器。我還懷疑,如果喬·拜登試圖在美國實施強制性疫苗接種政策,許多美國人感到的憤怒可能如此深刻,以至於可能導致我們國家的極端動盪。我們的主和救主在馬可福音 3:24-25 警告我們,「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 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 美利堅合眾國現在確實處於「危險境地」。

到處都是不受歡迎的

自由主義者長期以來一直以他們的寬容而自豪。近年來,他們還聲稱自己是反欺凌的倡導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各地思想開明的人不僅對持不同觀點的人高度不寬容,而且還成為惡毒的惡霸。即使拒絕這種醫療的人看到他們的權利和自由被系統地剝奪,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爭論點。

限制和強制在歐洲尤其糟糕。《衛報》於20221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歐洲人民面臨的一些困難。在意大利,所有衛生工作者和教師都必須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勞動力中的其他人必須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工作場所或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現在,限制措施更進了一步,新的要求是280050歲以上的人接種新型冠狀病毒。對於這部分人群,不允許用測試代替刺擊。到20222 15日,意大利的所有工人都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而不能進行新冠病毒檢測。(14)

在希臘,未接種疫苗的人被禁止進入許多公共設施,包括餐館、電影院、博物館和健身房。自2022116日起,要求60歲以上的人接種疫苗。拒絕者將被處以每月100歐元的罰款。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 (Kyriakos Mitsotakis) 為新規則辯護說:「這是為健康付出的代價。」 (15) 與此同時,在奧地利,自202221日起,所有 14 歲以上的公民都必須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16) 德國政府也暗示將強制接種新冠疫苗。(17)

法國實施了嚴厲的限制措施,那些不願接受刺擊的人因抗議而聞名。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報導稱,數千名法國公民於20221月上旬走上街頭,抗議正在法國分發的新疫苗通行證。其中包括在巴黎遊行的18,000名法國公民。(18) 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anuel Macron)在一次報紙採訪中公開表示對未接種疫苗的人不屑一顧,甚至使用粗俗的術語來透露他想對這些他明顯討厭的人做些什麼。我不能在這份時事通訊中引用他的粗魯陳述;然而,該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華盛頓郵報》稱,「在法語中,他使用的動詞是『emmerder』,字面意思是用糞便覆蓋。」 (19) 奇怪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馬克龍的聲明很精彩,並全心全意地同意這種情緒,甚至在標題中寫道:「馬克龍是對的:是時候讓反疫苗的人活在地獄了」。(20) 法國總理讓·卡斯特為馬克龍的聲明辯護,認為馬克龍「大聲說出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想法」。(21)

歐洲未接種疫苗的人越來越絕望。因此,德國的一些婦女正在積極嘗試懷孕,因為德國母親在生下新生兒時可以獲得一年的帶薪產假。他們這樣做是希望德國的限制可以在一年內放鬆。「無論如何,他們想在某個時候建立家庭,但由於所有壓力,他們決定現在就開始。我的一些未接種疫苗的患者說,他們幾乎到處都感到不受歡迎,」一位在德國柏林附近執業的醫生說。(22)

與世界許多其他地區的情況一樣,加拿大公眾對未接種疫苗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Maru Public Opinion在北美國家進行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些令人吃驚的結果,即接種疫苗的加拿大人對未接種疫苗的加拿大人的反感。該研究顯示,37% 的受訪者表示拒絕未接種疫苗的人公共資助醫療保健是可以接受的。 (23) 儘管加拿大的公共醫療保健是用稅金支付的,而且未接種疫苗的人和其他人一樣納稅,但他們還是這麼說。更令人擔憂的是,27%的受訪者表示可以短期監禁懲罰未接種疫苗的人。 (24) 研究進一步顯示,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贊成五歲以上的所有人都必須接種強制性疫苗。(25) 77% 的受訪者表示,禁止未接種疫苗的人進入某些公共場所,如酒類商店、餐館和圖書館是可以接受的。(26) 最後,27%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未接種疫苗的人患重病或死亡沒有同情(27) 

對這個話題的冷漠態度不僅僅是加拿大或歐洲的問題。它在美國也很糟糕。在廣播節目中製作不道德內容為職業的震撼性廣播主持人霍華德-斯特恩在20221月對未接種疫苗的人進行了抨擊,甚至說如果他有權力這樣做,他會讓未接種疫苗的人死去。談到疫苗,斯特恩說:「現在,如果你不接種疫苗,在我的美國,所有醫院都會對你關閉。你就會回家去死(28)

拉斯穆森報告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人尤其對未接種疫苗的人充滿了仇恨。對這項研究作出回應的48%的民主黨人說,「政府應該能夠對那些公開質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功效的人進行罰款或監禁」。55%的人認為,那些拒絕接種疫苗的人應該招致金錢上的罰。59%的人說,除緊急情況外,未接種疫苗的人應被迫一直呆在家裡。45%的人說,他們贊成政府強迫未接種疫苗的人進入「指定設施」,直到他們接種疫苗。最後,29%的受訪民主黨人表示,政府應該把孩子從拒絕接種疫苗的父母那裡帶走。(29) 我們可以從這項研究中得到什麼?相當比例的民主黨人贊成侵犯美國人民的言論自由權,這是美國憲法所保障的。他們還支持對未接種疫苗的人設立拘留營或軟禁,或無謂地拆散家庭。當我開始研究這份通訊時,我知道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危險的狀態,但我沒有意識到它已經變得如此糟糕。我寫這篇通訊已經有十一年半了,十多年來我一直仔細地、不知疲倦地研究新聞。我們的國家乃至整個世界轉變得如此之快,確實讓人吃驚。我們現在看到許多人在拼命尋找可以指責的人,並在仇恨和恐懼中做出反應。聖經明確指出,恐懼和愛是相互抵觸的品質。約翰一書4:18宣稱:「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同樣,《提摩太後書》1:7告訴我們,「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對於疫苗支持者,我懇請你們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如果您接種過疫苗並相信您所接種的疫苗與科學家和專家聲稱的一樣有效,那麼未接種疫苗的人根本不會對您構成重大威脅。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官方文獻,與未接種疫苗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相比,接種了疫苗並獲得疫苗突破性感染的人患嚴重疾病的可能性更低。即使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出現症狀,他們的症狀也往往不如未接種疫苗的人嚴重。這意味著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他們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30) 如果疾控中心的這些說法是真的,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未接種疫苗的人真正處於風險之中的只有他們自己。為了減少你感染疾病的風險,而CDC希望你在五天或更短時間內康復,這真的值得侵犯你同伴的尊嚴嗎?如果你接受了疫苗注射,但仍因新型冠狀病毒而病重,這意味著疫苗失敗了。因為即使是專家也承認,那些接種過疫苗的人仍然可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傳染給其他人,所以你的疫苗失敗可能是由接種過疫苗的人和未接種疫苗的人一樣容易造成的。事實上,作為拜登總統的醫學顧問之一的安東尼-福奇聲稱,新的Omicron變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無論是否接種疫苗,大多數人都會感染它。福奇說:Omicron以其非凡的、前所未有的傳播效率程度,最終會找到幾乎所有人。」(31)

此外,假裝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從未引起不良反應在智力上是不誠實的。為了避免我們忘記,過去曾報導過許多關於血栓和心肌炎的報導,這促使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去年暫時停止了強生注射劑的分發。(32) 還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政府在2021年夏天宣布,他們將為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後死亡的任何人支付埋葬費用。疫苗傷害支持計劃的一份說明說:「該計劃將在因接種加拿大衛生部授權的疫苗而導致的罕見死亡病例中提供死亡撫卹金和喪葬費用支持。」 (33)

大流行結束?

儘管歇斯底里,但靠著上帝的恩典,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很快就會結束。由於Omicron 變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同時產生的症狀也比以前的疾病更輕,因此世界上許多地區都可能看到病毒自行消失。因此,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成為一種仍然存在但對社會沒有那麼破壞性的地方病。就連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阿爾伯特·布爾拉(Albert Bourla)等疫苗支持者也認為,這種流行病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結束。「病毒不會被根除。病毒將在未來幾年與我們同在,」布爾拉說。然而,他接著補充說,「我們應該能夠在幾個月內恢復正常生活。」(34) 就連以推廣疫苗而聞名的微軟退休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表示,大流行已經快結束了。在Omicron激增消退後,蓋茨說我們會看到「少得多的病例」,而新型冠狀病毒將「更像季節性流感一樣被對待」。(35)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丹麥政府並沒有等待恢復正常。2022126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宣布,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危險已經過去,生活可能會在 202221日恢復正常。因此,之前在丹麥實施的所有限制將被取消。「我們告別限制,迎接我們以前熟悉的生活。從21日起,丹麥將開放,」弗雷德里克森宣布。(36) 同樣,英國宣布了終止大多數流行病限制的計劃,包括強制戴口罩。該國還取消了進入公共場所的疫苗接種證明要求。(37) 這些都是好兆頭。我希望並祈禱任何和所有限制也將在美國結束。一直禱告!

戰爭的風險

當我們進入20222月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未來幾週將做什麼。如果我們相信這個消息,俄羅斯似乎正處於入侵烏克蘭的邊緣,這將引發一場對整個歐洲產生重大影響的衝突。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促使波蘭外交部長表示,歐洲是三十年來最接近戰爭的地方。「看起來,歐安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地區的戰爭風險現在比過去3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大,」外交部長茲比格涅夫·勞警告說。他接著說,「幾個星期以來,我們一直面臨著東歐軍事升級的前景。」(38) 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比爾泰勒也警告說,戰爭很可能很快爆發。「今天歐洲有50%的可能性會發生一場重大戰爭,雙方都有數萬名士兵喪生。這種結果有近50% 的可能性令人不安,非常令人不安,」泰勒認為。 (39)

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大的衝突潛力?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稱北約)向東歐的擴張感到畏懼。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尋求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且他似乎準備入侵其鄰國,以努力阻止這種情況發生。俄羅斯希望擴大其在歐洲的權力和影響範圍,該國可能會採取嚴厲的措施來收緊其控制權。美國政府和拜登政府已承諾對烏克蘭給予支持。在撰寫本文時,8500名美國軍隊正處於可能部署的高度警戒狀態,拜登已宣佈打算向該地區派兵。然而,拜登表示,他不打算直接向烏克蘭派兵,並明確表示他不會派遣「大量」士兵。(40) 相反,俄羅斯軍隊已經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了超過10萬名士兵。(41) 談到衝突的可能性,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被引述說:「我認為你必須回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冷戰時期看到這種規模的東西。」 (42) 在另一個暗示中,俄羅斯軍隊可能正準備打擊烏克蘭,2022128日出現的一份報告顯示,俄羅斯軍隊已將血液庫存轉移到烏克蘭附近。據推測,這些血液將被用來對受傷的士兵進行醫療手術。(43)

與此同時,美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2億美元的國防援助,並一直向陷入困境的國家提供先進的軍事裝備。我們在美國的朋友為加強烏克蘭的防禦能力提供了80多噸武器!這不是結束,」烏克蘭國防部長奧列克西爾·列茲尼科夫吹噓道。(44)

如果戰爭爆發,它很可能會蔓延到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之外。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屬於北約的國家,似乎都將以某種身份參與其中。如果中國趁機入侵台灣,而美國卻被俄烏戰爭分散注意力,我也不會感到驚訝。讓我們祈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然而,世界目前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最後,在這些動蕩的日子裡,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危險,但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可以從熟悉今生危險的使徒保羅那裡獲得靈感。在哥林多後書 11:26-27 中,他寫下了他一生中在努力與世界分享福音時所經歷的許多困難。這些經文寫道:「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 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 儘管經歷了這些磨難,保羅明白沒有什麼能使他與上帝的愛隔絕。正因如此,他在羅馬書8:35-39中寫道: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如果你還沒有悔改你的罪,把你的生命獻給上帝,我敦促你現在就這樣做。

感謝大家對這個事工的大力支持。我們一直忙於末次號筒事工,我們很感激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如果您有任何祈禱請求,我們鼓勵您按照我們的方式發送。我們的代禱者總是給予每個禱告請求單獨的關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與你們同在。阿門。 

Samuel David Meyer

我們的支持者的善意捐贈使這份時事通訊成為可能。如果您想幫助我們,您可以將您的捐款發送到我們的郵寄地址或通過http://lasttrumpetnewsletter.org/donate在線捐款

01. Dictionary.com, http://dictionary.com/browse/peril.
02. AFP, January 20, 2022 By AFP, http://afp.com.
03. Ipsos, January 22, 2022, By Ipsos, http://ipsos.com.
04. Ibid.

05. Ibid.
06. NBC News, January 23, 2022, By Mark Murray, http://nbcnews.com.
07. Ibid.

08. Pew Research Center, January 25, 2022, By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pewresearch.org.
09. FiveThirtyEight, January 14, 2022, By Geoffrey Skelley and Jean Yi, http://fivethirtyeight.com.
10.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1, 2022, By Meryl Kornfield and Mariana Alfaro, http://washingtonpost.com.
11. Marketwatch, January 5, 2022, By Paul Brandus, http://marketwatch.com.
12. Business Insider, January 15, 2022, By Kelsey Vlamis and Charles Davis, http://businessinsider.com.
13. National Public Radio, January 11, 2022, By Ron Elving, http://npr.org.
14. The Guardian, January 6, 2022, By Jon Henley and Philip Oltermann, http://theguardian.com.
15. Ibid.

16. Ibid.
17. Ibid.
18. BBC News, January 8, 2022, By BBC News, http://bbc.com.
19.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11, 2022, By James McAuley, http://washingtonpost.com.
20. Ibid.

21. Los Angeles Times, January 7, 2022, By Monique El-Faizy and Laura King, http://latimes.com.
22. Ibid.

23. National Post, January 19, 2022, By Anja Karadeglija, http://nationalpost.ca.
24. Ibid.

25. Ibid.
26. Ibid.
27. Ibid.
28. Huffpost, January 21, 2022, By Lee Moran, http://huffpost.com.
29.  Georgia Star News, January 19, 2022, By Georgia Star News Staff, http://georgiastarnews.com.
30.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ecember 17, 2021, http://cdc.gov.
31. Healthline, January 28, 2022, By Healthline, http://healthline.com.
32. USA Today, April 15, 2021, By John Bacon, Elinor Aspegren, and Doyle Rice, http://usatoday.com.
33. Toronto Sun, August 23, 2021, By Kevin Connor, http://torontosun.com.
34. The Times of Israel, January 22, 2022, By TOI Staff, http://timesofisrael.com.
35. CNBC, January 12, 2022, By Tom Huddleston Jr., http://cnbc.com.
36. Newsweek, January 26, 2022, By Heather Bair, http://newsweek.com.
37.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26, 2022, By Sylvia Hul, http://apnews.com.
38. Reuters News Service, January 13, 2022, By Reuters, http://reuters.com.
39. Newsweek, January 17, 2022, By Isabel Van Brugen, http://newsweek.com.
40. Forbes Magazine, January 29, 2022, By Zachary Snowden Smith, http://forbes.com.
41. Ibid.

42. Ibid.
43. Reuters News Service, January 29, 2022, By Phil Stewart, http://reuters.com.
44. The Hill, January 23, 2022, By Monique Beals, http://thehill.com.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您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ltmmail.org 或郵寄至我們的郵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