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弊病

最後一支號筒(末次號筒)202312月號月刊

「你使我遠離平安,我忘記好處。 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

耶利米哀歌3:17-18

閱讀新聞可能會讓人非常惱火。那些想要了解時事的人經常會發現令人困惑的標題和混雜的信號。例如,無數新聞報道都宣稱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強勁。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2023113日發表的一篇標題為「不可思議的強勁經濟」的文章。(1) 報告指出,美國失業率較低,平均時薪不斷上升,儘管經濟學家的許多預測與此相反,但2023年經濟衰退已經避免。我們甚至被告知通膨終於降溫向下。(2) 這聽起來像是個好消息。然而,美國的民族情緒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儘管大眾媒體努力讓我們相信一切都很美好,但美國民眾仍然不相信。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2023118日發布的標題宣稱:「美國人認為經濟很糟糕,但薪資上漲了,支出也上漲了。經濟學家和政治策略家都感到困惑。」(3) 報告接著引用了有線電視新聞網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72%的受訪者表示「這個國家現在的情況很糟糕」。《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的另一項民調發現,只有2% 的受訪者表示經濟狀況良好。(4) 為什麼媒體報道的內容與美國民眾的感受有差異?一切是否如他們所暗示的那樣每天都變得越來越好,還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們的現實卻大不相同?

美國人民對經濟如此沮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持續的高通膨。當通貨膨脹率很高時,它幾乎會影響我們購買的所有東西。每次我們去超市時,我們都會想起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在雜貨上花的錢比三年前多得多。儘管報告顯示202310月的通貨膨脹率降至僅3.2%(5) 我們支付的價格仍然比以前高得多。事實上,自2020 2月以來,雜貨成本平均上漲了25%(6)

經濟學家稱經濟強勁的原因之一是,儘管通膨居高不下,消費者仍繼續大量消費。這怎麼可能?美國人民採取了戲劇性的、有時甚至是絕望的措施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水準。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美國人目前的信用卡欠款達到創紀錄的1.08 兆美元。(7) 隨著信用卡債務的增加,拖欠帳戶的數量也在增加,這促使《華爾街日報》 20231125日報道,「美國借款人越來越接近極限」。這篇文章指出,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有拖欠帳戶的家庭平均使用了80% 90% 的可用信貸。(8) 因此,許多近年來一直使用信用卡度日的人將無法再繼續這樣下去了。不僅如此,獲得新信用卡也變得更加困難。聯準會在202311月的聲明中表示:「家庭和企業的金融和信貸狀況趨緊可能會對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膨造成壓力。」 (9)

當信用枯竭時會發生什麼?根據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提前從401(k)退休帳戶中提取資金來支付帳單。2023年第二季至第三季度,從退休帳戶中領取「困難分配」的人數增加了13%(10) 儘管絕望的美國人正在迅速耗盡他們的儲蓄帳戶,但這種趨勢仍然出現。聯準會研究人員於20238 月警告稱,許多美國人一直入不敷出。聯準會研究人員哈姆扎·阿卜杜拉赫曼(Hamza Abdelrahman)和路易斯·奧利維拉(Luiz Oliveira)表示:「經濟分析局最近修改了先前的估計,顯示2022年第四季和2023年第一季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較低,個人消費高於先前報告的水平。」(11) 換句話說,消費者的支出越來越多,而收入卻越來越少。

值得注意的是,《福布斯》在 20239月報導稱,80%的美國家庭比20203月「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開始時更加貧困。(12) Bankrate也證實了這一趨勢,它在202311月的一項調查中發現,50%的美國受訪家庭表示,他們的財務狀況比喬-拜登總統上任前的 2020年更糟。(13)就連百萬富翁也說他們的情況比以前更糟了。據《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8%的百萬富翁認為自己很富有。60%的受訪百萬富翁說他們屬於「中上階層」,31%的人說他們只是「中產階級」。(14)顯然,一百萬美元的價值已今非昔比。事實上,在20201月,一百萬美元的價值比現在高出約19.26萬美元。(15)

美利堅合眾國以其繁榮而聞名。然而,今天的群眾越來越灰心喪氣。雖然前幾代年輕人認為擁有住房等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今天的年輕人往往不同意這種觀點。事實上,在這個現代時代,住房成本高得令人髮指,因為潛在的購房者面臨著過高的房價和高利率的雙重打擊。「對於年輕人來說,尤其是第一次買房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信用。然後他們找房子,他們希望支付30萬美元,他們轉過身來,是50萬美元,利率高於支付,是他們預期的兩倍,」阿拉巴馬大學金融學教授鮑勃伍德說。(16)如果我們的祖先聽說2023年一套入門房要花50萬美元,他們會怎麼說?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購房者的平均年齡為49歲。20年前,購房者的平均年齡是39歲。(17)

儘管《華爾街日報》在202311月開始發表了一篇關於「難以置信的強勁經濟」的報道,但該報在1124日發表的另一篇文章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現在認為美國夢遙不可及。在10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只有36%的受訪者表示「美國夢仍然是真實的」。(18) 當我們思考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現在的情況時,我們發現耶利米哀歌3:17-18 中的話引起了深刻的共鳴。這些經文寫道:「你使我的靈魂遠離平安:我忘記了繁榮」我就說,我的力量和我的盼望都從耶和華那裡滅亡了。然而,無論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多少,我們仍然是神的憐憫和恩典的接受者,因此我們是富有的。以弗所書 2:4-7說:「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

難以維持的局面

有些人稱他們為「非法外國人」,有些人則喜歡更溫和的術語「無證移民」。無論你選擇哪個術語,美國南部邊境前所未有的移民危機已成為2023年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也是針對美國總統拜登的嚴厲批評的根源。可以肯定的是,移民湧入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共和黨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然而,奇怪的是,抱怨這個問題的不僅是保守黨,還有民主黨。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在過去幾年裡,民主黨人似乎對無證移民越境並無意見。他們嘲笑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承諾修建隔離牆將無證移民拒之門外,許多自由派市長也承諾將自己的城市作為無證移民的避難所。當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和德克薩斯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等保守派州長決定開始將移民運送到庇護城市,包括紐約市、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和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時,這些州和城市官員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畢竟,照顧來自貧窮國家的數百萬不幸移民原則上聽起來不錯,但這是一個異常昂貴的提議,沒有人——甚至是民主黨人——願意為此埋單。

紐約市長埃里克·亞當斯是民主黨人,他已成為反對移民危機最響亮的聲音之一。20239月,亞當斯發出瘋狂警告,說:「紐約人,讓我告訴你們一件事,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遇到過我沒有看到結局的問題——我看不到這件事的結局。這個問題將摧毀紐約市。」(19) 202310月,亞當斯市長提出向移民發放帳篷的想法。「問題不在於『是否』人們會露宿街頭,而在於何時露宿。我們已經滿負荷運轉,」他說。(20)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自2022年春季以來,已有超過130,600名移民抵達紐約市。(21)

與此同時,伊利諾伊州州長 JB Pritzker 對移民湧入該州感到非常憤怒,他於202310月向拜登總統寫了一封憤怒的信。「不幸的是,伊利諾伊州為這些尋求庇護者提供的歡迎和援助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得到聯邦政府的支持。最關鍵的是,聯邦政府在邊境缺乏干預和協調,這給伊利諾伊州造成了難以維持的局面,」普利茨克抱怨道。(22) 伊利諾伊州副州長索爾·弗洛雷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這是這座城市現代以來從未經歷過的重大人道主義危機。」 (23)

2023財年有破紀錄的240萬人穿越美國南部邊境被捕。他們是誰?事實證明,人們來自許多不同的地方。「過去,當移民危機發生時,往往是一個危機——也許一次只有一個來源國。也許是海地。也許是古巴。也許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或薩爾瓦多,所謂的北三角國家。現在就是以上所有國家,加上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厄瓜多爾,」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說。(24)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移民不僅僅來自上述國家。《紐約時報》20231124日報道稱,去年有2.4萬名中國公民在邊境被捕。這個數字比過去十年來非法入境美國被捕的所有中國公民還要多。(25) 因此,我們看到移民不僅來自拉丁美洲,也來自全球各地。有趣的是,2023財政年度在邊境被捕的169人被列入政府的恐怖分子觀察名單。(26) 這些只是被抓的人。誰都無法猜測有多少人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越過邊境。

面對各方反對,拜登政府於10月決定繼續沿著德州南部邊境建造20英里長的隔離牆。當然,拜登以反對邊境牆而聞名,他聲稱這筆錢已經被挪用,所以他對此無能為力。「這筆錢被撥用於建造邊境牆。我無法阻止這一點,」拜登說。然而,該建設要求拜登政府放棄26項聯邦法律。(27) 據推測,這些法律本來可以阻止隔離牆的建造,那麼為什麼它們被放棄了呢?

確實,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渴望來到美國。然而,對於一些已經抵達的人來說,這個國家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充滿機會的土地。20231112日,《芝加哥論壇報》報導了一個新趨勢:一些移民正在返回他們的家鄉。故事引用了一位來自委內瑞拉的男子的感嘆:「美國夢已不復存在。這裡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他接著說:「還要流落街頭幾個月?不,不再了。我最好離開。至少我回家還有媽媽。」 (28)路透社報道,在另一個啟發性的標題中,「一些移民正在放棄他們的美國夢,轉向墨西哥夢。」故事接著詳細介紹了越來越多的移民如何在墨西哥定居,因為這樣做為他們提供了比在美國更多的機會。(29) 生活在委內瑞拉比生活在芝加哥更好,這是一種極其悲傷的狀況,但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毫無疑問,我們看到美利堅合眾國的生活品質正在下降。

盜竊程度空前

如今,當你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史無前例」這個詞時,很有可能發生了不好的事情。美國《洛杉磯時報》2023926日報導說,美國商店盜竊和零售盜竊猖獗,導致美國在2022年損失1120億美元。全國零售聯合會的大衛·約翰斯頓哀歎道:「零售商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盜竊和猖獗的犯罪,情況只會變得更加可怕。」(30)

為了應對這些損失,一些商店正在採取嚴厲的措施來阻止盜竊。這其中就包括時髦的量販店塔吉特(Target),近幾個月來,它在一些地方鎖起了越來越多的產品。哪些產品被鎖起來了?被鎖在玻璃櫃裡的不再只是珠寶和昂貴的電子產品,還有沐浴露、牙膏和除臭劑等普通雜物。塔吉特的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康奈爾稱,顧客很感謝商店將這些產品鎖起來,否則很少有存貨。「就在上周,我在東海岸和西海岸的許多商店都看到了你們提到的商品被鎖起來的情況。實際上,我們從顧客那裡聽到的是一個大大的感謝,因為當他們在我們的商店購物時,他們需要的品牌我們都有庫存。因為我們在這些通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確保我們能在那裡迎接顧客,打開貨箱,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商品,」Cornell誇讚道。(31) 塔吉特此前曾在9月份宣佈,由於零售盜竊猖獗,它將關閉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的九家門店。(32)

在加州舊金山,零售竊盜已經失控,一家沃爾格林藥局不得不用鏈條鎖住冰箱。採取這項措施是因為商店每天都會遭到十五到二十次搶劫。顯然,膽大妄為的盜賊並不擔心遭到報復或懲罰。當地電視台的新聞工作人員詢問一名商店扒手為什麼要偷東西時,他簡單地回答說:「兄弟,這是舊金山。」舊金山警察局的一名警官當天也在現場。儘管他說他的部門前一天拘留了八名商店扒手,但沒有人被逮捕。(33)

華盛頓特區也流傳著許多恐怖故事。事實上,我們國家首都的犯罪率非常嚴重,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恥辱。根據2023 11月的一份報告,華盛頓的一家CVS藥局對商店扒手感到非常厭倦,他們把貨架上的所有衛生紙都拿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產品的裱框圖片。想要購買這種基本必需品的購物者必須讓工作人員為他們取貨,然後才能購買。(34)

可悲的是,不僅僅是入店行竊已成為我們國家首都的一個主要問題。20231123日,華盛頓特區大都會警察局報告稱,該市在2023年發生了900起劫車事件。(35) 為了應對這一日益惡化的問題,市長穆里爾·鮑澤( Muriel Bowser)宣布了一項新計劃,為車主提供免費追蹤設備,以便他們如果汽車被盜,可以再次找到。「上週,我們推出了立法來應對近期的犯罪趨勢;本週,我們正在為居民提供技術,使MPD能夠解決這些犯罪問題、追回車輛並追究人們的責任。」華盛頓特區代理警察局長Pamela A. Smith進一步解釋說:「這些跟踪設備使我們的警官和偵探能夠更好地快速定位被盜車輛、追回財產並收集重要的調查證據。」(36)

截至202310 24日,今年僅因劫車事件逮捕了17人。(37) 令人驚訝的是,1112日,三名劫車犯甚至試圖偷竊特勤局的車輛。負責保護拜登總統孫女的特勤局特工向這些潛在的竊賊開槍。盜賊很快逃跑,沒有人員受傷。(38)

毫無疑問,當今我國存在許多社會弊病。在我們最大的城市中存在著如此多的明目張膽的犯罪,這一事實清楚地表明,許多人不考慮他人,也不敬畏上帝。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中教導我們,我們應該按照自己希望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對待別人。在馬太福音712節,耶穌告訴我們:「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如果人們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最後,我認為美國今天遭受如此多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治理這個國家的人們缺乏有效的領導。近年來,美國國會一直在努力取得許多成就,一些立法者已經厭倦了,以至於要辭職。到目前為止,已有三打以上國會議員宣布明年不再尋求連任。他們中的許多人表示,政府功能失調是他們做出決定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喜歡這份工作,但政治已經不再讓它值得了,」來自俄勒岡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厄爾·布魯梅瑙爾(Earl Blumenauer)說。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黛比·萊斯科也宣布退出政壇。「現在,華盛頓特區已經支離破碎;很難完成任何事情,」她說。(39)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一個國家在糟糕的人類領導下遭受苦難,我們仍然可以相信上帝。正因如此,詩篇118:8-9告訴我們:「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我們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完全信賴的一位。在詩篇 62:5-8 中,我們發現這些鼓勵的話:「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乎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難所都在乎神。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細拉)。」如果你還沒有悔改你的罪並將你的生命奉獻給上帝,我敦促你現在就這樣做。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本事工支持。本期是2023年《末次號筒》的最終版本。如果您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我們的時事通訊,請記得向我們發送隨附的續約表格。我們希望確保您明年繼續收到每一期。如果您有任何祈禱請求,我們邀請您將其發送給我們。每個請求都會得到單獨關注。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惠與你們大家同在。阿門。

Samuel David Meyer

致謝

0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3, 2023, By Justin Lahart, wsj.com.
02. Ibid.
03. CNN, November 8, 2023, By CNN Wire Service, cnn.com.
04. Ibid.
05. NBC News, November 14, 2023, By Marley Jay, nbcnews.com.
06. Harvard Gazette, November 21, 2023, By Christina Pazzanese, news.harvard.edu.
07. CNBC, November 7, 2023, By Jessica Dickler, cnbc.com.
0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25, 2023, wsj.com.
09.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1, 2023, By Associated Press, apnews.com.
10. CNN, November 7, 2023, By Matt Egan, cnn.com.
11. Business Insider, August 18, 2023, By Zahra Tayeb, businessinsider.com.
12. Fortune, September 25, 2023, By Alex Tanzi and Bloomberg News, fortune.com.
13. Bankrate, November 8, 2023, By Lane Gillespie, bankrate.com.
14. CNBC, November 10, 2023, By Jessica Dickler, cnbc.com.
15.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gov.
16. ABC News, November 24, 2023, By Brad Mielke, Jen Newman, and Ivan Pereira, abcnews.go.com.
17. Ibid.
1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24, 2023, By Aaron Zitner, wsj.com.
19.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2023, By Emma G. Fitzsimmons, nytimes.com.
20.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25, 2023, By Jimmy Vielkind, wsj.com.
21.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9, 2023, By Hurubie Meko, nytimes.com.
22. NBC News, October 5, 2023, By Natasha Korecki, nbcnews.com.
23. NBC News, October 5, 2023, By Natasha Korecki, Gabe Gutierrez, and Peter Nicholas, nbcnews.com. 
24.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7, 2023, By Eileen Sullivan, nytimes.com.
25.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4, 2023, By Eileen Sullivan, nytimes.com.
26.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5, 2023, By Eileen Sullivan, nytimes.com.
27. Associated Press, October 6, 2023, By Colleen Long, apnews.com.
28. Chicago Tribune, November 12, 2023, By Laura Rodriguez Presa, chicagotribune.com.
29. Reuters, November 24, 2023, By Laura Gottesdiener and Daina Beth Solomon, reuters.com.
30. Los Angeles Times, September 26, 2023, By Carly Olson, latimes.com.
31. CNBC, November 15, 2023, By Courtney Reagan, cnbc.com.
32. Axios, September 26, 2023, By Kelly Tyko and Nathan Bomey, axios.com.
33. ABC7 News, July 19, 2023, By Luz Pena, abc7news.com.
34. Newsmax, November 12, 2023, By Eric Mack, newsmax.com.
35. Just The News, November 24, 2023, By Steven Richards, justthenews.com.
36.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Mayor, November 1, 2023, mayor.dc.gov.
37. Forbes, November 13, 2023, By Mary Whitfill Roeloffs, forbes.com.
38.  Ibid.
39.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6, 2023, By Kayla Guo, nytimes.com.

如果您想提交祈禱請求,您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至prayer@ltmmail.org或郵寄到我們的郵寄地址。

本時事通訊是在我們支持者的善意捐贈下得以實現的。如果您想幫助我們,您可以將您的捐款發送到我們的郵寄地址或透過http://lasttrumpetnewsletter.org/donate在線捐款。